“蔡孑民”还是 “蔡子民”?
刘从军
读季羡林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一书中的《我眼中的张中行》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蔡子民先生的‘兼容并包’,到了今天,有人颇有微词。”
这句话中的“蔡子民”错了,应为“蔡孑民”。
蔡孑民,即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中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北大校长,这位曾留学德国和法国的近代中国教育界元老一上任,就认为当时的中国大学教育是个根本问题。于是他宣布“兼容并包”作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1919年5月9日 (农历四月初十),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20年至1930年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一生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