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杂谈》之二十六
正本清源说消炎
熊光明
说到“炎”,也就是发炎、炎症,人们都深恶之。认为发炎和炎症是百病之源,而只要用药消炎,就能包治百病,妙手回春。于是,消炎成了医师最首要,最正确的方法手段。患者最关注医师是否为他消炎,是否有效地消了炎。如果病治好了,就是把炎消了,如病还没好,那就是还没消掉炎。不少病人及家属会时刻观察关注医师消炎的办法是否到位,生怕医师治病忘记了消炎,甚至开口提醒医师及时消炎。
人们把“炎”和“炎症”说得如此可恶,如此坏蛋,那它的真实面貌和表现如何呢,待我一一道来。
中医原本无“炎”,从未有过“发炎”“炎症”的说法,也没有消炎的治法。“炎”作为医学上的词语,完全是来缘于西方医学的翻译词语。西医病理学认为炎症是人的机体对于各类侵害、损伤、刺激的防御性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是损伤、刺激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
读者应该会问,这炎症从何而来?发炎的原因是什么?这原因还真不少。一是生物性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以及原虫、寄生虫等侵入人体,释放毒素,破坏细胞,损伤组织,诱发过敏变态反应,使人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二是物理性原因。如高温、低温、电流、紫外线、放射性以及刺、割、挫、擦、压、绞等机械性损伤。三是化学性原因。如强酸、强碱毒气、毒油等各种对人体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物质。四是异物性原因。如各种金属、木片竹刺、砂石尘土不慎进入人体,成为组织器官中的异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五是坏死性原因。人体某部分器官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坏死过程都有炎症的表现。六是变态性原因。人体因个体差异或缺陷,在接触某种物体或物质时会产生组织、器官的过激异常反应。这种反应又叫过度免疫反应,俗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表现也有炎症的表现。
人体的组织器官一旦发生了炎,产生了炎症,就会在发炎的部位出现细胞变质,体液渗出和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首先人体的细胞会主动与带来炎症的致病因子作战,有些细胞会吃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将其运走、排出体外;有的细胞会与病原得拼得同归于尽,一同牺牲,化为脓液。炎症还会使组织周围的血管充盈,血流增加,渗出一些液体来抗炎。在炎症后期,病原体虽已消退,但组织器官已受损,此时炎症的因子会激发组织细胞增生,以修复受损部位的组织、器官。
西医对于炎症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据炎症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二类;二是依照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分为变质性、渗出性、增生性和特异性炎症四个类别。
炎症的病因有很多很多,炎症的性质、损害的部位,表现的症状,病情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消炎只是治疗炎症的诸多措施之一。有些炎症,消炎只起次要作用,必须针对其主要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才有疗效。
说到消炎药,人人皆知,多人皆误。人们都以为只有抗菌毒才是消炎药,许多人都会去药店购买头孢类、沙星类、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以及青霉素类的抗菌消炎药自行治疗各种疾病。殊不知上述抗菌素消炎药只能消细菌微生物感染之炎除此之外,还有血管堵塞之炎(如脉管炎、血栓静脉炎等)、腔管阻塞之炎(如胆石症、前列腺炎梗阻等)、风湿及类风湿之炎(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代谢失调之炎(如糖尿病血管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神经损害之炎(如周围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皮炎等)以及过敏性炎症(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胃肠炎)等等。除细菌微生物感染的炎症使用抗生素消炎药有效之外,其他各种炎症首选的主治药品,并非抗生素,而是别的对症的有效药品。但这都须由医生做主,给予对症治疗或辩证论治,非患者本人选购消炎药所能奏效的。
中医原无消炎的治法,也无消炎药的说法。后来中医为了顺应潮流,和西医抗衡,就从中药里面寻找与西药抗菌消炎功能相似的品种。先后果然发现银花、蒲公英、大青叶、穿心莲、黄连、黄芩、黄柏、生地、栀子、丹皮等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治疗炎症的作用,就把这些药认定为中药消炎药。聪明的制药厂商发现了商机,很快就报批生产上市了多种“消炎”的中成药,当前在药市上热销的就有“穿黄消炎片”、“牛黄解毒片”等。这些新潮的中药消炎片虽然疗效难说,药价虚高,但没有西药消炎药的毒副作用,作为协配药应用,并无坏处。更因为此类药的商家会做市场,让医管、药管、医保、医院和医师各方都能从中分到一杯羹,利益均沾,皆大欢喜。使中药消炎片(胶囊)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