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苑杂谈》之二十五~~养生三议

(2010-08-15 20:34:42)
标签:

养生

歪道

不信

邪道

医苑杂谈

保健品

中医

健康

分类: 医苑杂谈

《医苑杂谈》之二十五

养生三议(三)

熊光明

三、养生之道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诊病时,常会指导患者调理康复,防病维安。如要求患者忌口,禁食少吃某些食物;或建议患者食疗,选食多吃某些食物。还会根据需要,指导患者自行理疗,或按摩提捏体表某些部位,或进行某种体操锻炼,这就是中医学所提倡的养生之道。

    但因历史的局限,中医养生学也存在不少糟粕。例如中医名著、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也错误地认定含汞有毒的朱砂为“灵砂,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令人心灵,神丹也。”还有其他中医名著,也夸大某些果蔬食品久服能除百病,通神灵,返老还童,轻身延年等。有些中医理论如运气学说,导引学说等其中含有迷信观点,有些医家推崇迷信物品,用书画咒符来治病除灾等等。自古至今,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中医著作中的谬误,引伸夸大,无限发挥,使之成为骗人害人的工具。因此,养生之道自古以来就有正邪之分。有养生之正道,也有养生之邪道。

    何谓养生之正道,观古鉴今,笔者认为,按照中医养生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调理康复,运动锻炼”的观点,养生之正道,应坚持“两个并重,注意九个要点”。

1、坚持两个并重

    两个并重就是物质养生与精神养生并重。先说物质养生:人生在世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需要物质供给,没有物质补充,人的组织代谢就会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物质匮乏不足,如食品、药品、衣被用品短缺,居住条件恶劣,势必降低人的生存生活质量,缩短人的寿命。物质过多,使用不当,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加速人的衰亡。如摄入过多高脂肪动物性食品,易患肥胖及心血管病,饮酒过多过久,易引发慢性酒精中毒、痴呆症等。因此,正确合理的物质养生,应是均衡、适度、全面、合理的物质补充及使用,不及与太过都不利于养生。

    再说精神养生:人是智能动物,人的精神状态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生存观、健康观,家庭观、事业观、社会观等价值取向,以及思维形式的平和或偏执,淡漠或亢奋,均衡或起伏,对人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同的影响。正确的精神养生应是平和均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调节及理性作为。

    物质与精神乃人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两翅均衡矫健,方能展翅高飞。

2、注重九个要点

    (1)法乎自然。顺应宇宙规律,适从自然变化。不故弄玄虚,不妄自菲薄,不恣意妄为。动静有度,举止有时,进退有序,纳天地之灵气,养人生之根本。

    (2)三因制宜。针对不同时期、地域和本人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条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及措施。不迷信偏激,不崇洋迷外,不虚伪作秀,不过份苛求。有一分之能力,养一分之生机,聚平实成精华,化腐朽为神奇。

    (3)防病维安。重视未病先防,避开疫疠传染源,不吃变质污染食物,节制膏梁厚味,避免暴饮暴食,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病从口入,防范意外风险。

    (4)均衡饮食。一日三餐,荤素搭配,米面菜蔬,全面为宜。酸辣勿过,甜腻勿多,咸淡适中,五味调和。患病忌口,悉遵医嘱;调理药膳,须听医言。美食不可过量,营养不宜过偏。莫信电视广告,莫听厂家宣传,莫吃保健食品,不上骗托贼船。

    (5)作息有度。人是智能社会的一员,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都会得到家庭和社会的供养,但成年后也要反哺,对家庭和社会给予回报,作出奉献。因此,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存,享受自我生活之外,还得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就是要服社会的分工安排,从事各自的工作和劳动,作出必要的社会奉献。人的工作劳动,休息睡眠,以及业余活动的安排和实施是否适当,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起居有时,休憩息有度,劳逸结合,有益于养生延寿;倘劳力过分,劳心过渡,活动过多,易积劳成疾;若饱食终日,过于安逸,也有损健康。

    (6)调节情志。人的心情、感情、性情、情绪、意气、心志的自我调节是养生的重要内容。提倡好学有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荣辱不惊,平和稳健的情操。避免思虑过度,心结过多,忧郁不解,起伏不定的情感波动。此外性生活的保持,性功能的调节,对老年人同样需要,正常的男女两性愉悦,对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分泌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适当锻炼。有些人因职业及家境的关系,很少体力劳动,运动量过少,容易发生肥胖、骨关节增生退化和心脑血管病变等慢性疾病。中医养生主张适当体育锻炼,根据各人实际情况和条件,选用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体育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8)择医为友。人的一生,体质再好也难免患病,而患病常需就医治疗。此外,家人的患病就诊,病后的康复调理,防病养生指导等,都必由医师处理。幸遇良医,乃人生之大幸,若遇庸医劣医,往往吃亏不小。特别是当今社会,医院逐利,医师谋利,让患者做不必要检查,吃冤枉药,花冤枉钱乃普遍现象。加上不负责任的误诊、漏诊、错诊,让患者更是倒霉。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各位读者在当地选择一位医德好,医术高的医师交朋友,加深感情,使之成为个人及全家的“约定医师”。一旦有病,则归他诊治或由他推荐医师诊治。这样就能得到相对友善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少吃医误和庸医的苦头。在当前信息时代,还可以上网选择医师交朋友,以已之诚心虚心,求得远方良医之指教帮助。有了远近多位良医为友,无论是自己或是家人患病就医或居家养生,都能走上正道,不走歪道,遂无贻误上当、受骗被害之虞。

    说到养生的歪道、邪道,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害人害己;时至今日,与时俱进,花样翻新。有些歪道、邪道是自己走滑走偏所为,但大多数歪门邪道都是受骗上当所致。为帮助读者朋友们檫亮眼睛,识破养生骗局,不上歪道邪道,笔者现将有关养生之歪理、邪说、骗术予以提示。

    1、凡宣传有比药还灵,包医百病,有益无害的所谓“保健食品”或“营养补品”都是吹牛产品,实行“四不”立场(不听、不信、不买、不吃),即使是中央电视台、中央权威报刊的广告宣传,也不要理睬。

    2、凡宣传某些食品的特殊吃法有神奇功能,百病可除,比药更灵,都是别有用心的骗局,同样实行“四不”。

    3、凡宣传有比医疗器械还灵,有神奇功能,能包治多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价格昂贵的所谓“保健用品”,都是吹牛产品,不听、不信、不买、不用。

    4、凡宣传有某种能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奇法异功,都是骗局。不听、不信、不学、不练。

    5、凡是宣传他有特异功能,例如眼睛透视、意念搬物、远程发功、穿墙过壁、点石成金等,都是骗术或魔术。对此可以观赏娱乐,但不要相信学习。

    6、凡预言世界末日、全球灾难的恐怖宣传,都是唬人上当的鬼话,不听、不信、不理、不传。

    7、凡劝人加入某种国家法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新的教会组织,都是非法的组织。凡要求信众服从教主头目支配的教派,都是非法的邪教。对此应一概不信不理,远而避之。

    8、凡诱人用自残、自闭、自虐、抛弃家庭,敌视社会的方式来练功养生者,必是旁门左道,切勿轻信上当。

    9、凡宣称不用服西药,可以根治糖尿病、高血压、鱼鳞病或可以使成年人增高的保健食品或保健用品,都不可信,不要理会。

    10、凡诱人采用违反法律法规,违背道德伦理,侵害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的“养生”方法,均不可取。不信不理,远而避之。

    养生之道,正邪各异。走正道利人利己,走邪道害己害人。延寿可求莫苛求,生命质量最重要,积极乐观享天伦,不信异功与邪教。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