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杂谈》之八
阴阳的奥妙
熊光明
自古至今,阴阳一直是道学、占卜、命相、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诸如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军事谋略等,也离不开阴阳。凡被称为阴阳家的人,似乎都是一些未卜先知、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奇人。阴阳早已被人们抹上了神秘的色彩。谈到中医,就更离不开阴阳了。行外人见中医言必称阴阳,用阴阳来诊查病情,处方下药,常视为算命先生的行当,高深莫测,半信半疑。若问中医阴阳学说的真实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奥妙?中医是如何用它来治病救人?且听我慢慢道来。
阴和阳,最早是上古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古人发现背着日光处为阴,向着日光处为阳。阴处凉,阳处热,看到了事物的对立和差异性。进而认识到万事万物如昼与夜、寒与暑、明与暗、动与静、东与西、左与右等等都有对立和差异,都可用阴阳来概括。人们还发现,随着日光的移动,背阴处会转化为向阳处,向阳处会转化成背阴处。阴与阳、寒与暑、明与暗、动与静双方都会交替变化,领会到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规律。当聪明的古人提高到能用阴阳的对立和转化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吉凶,防避灾害,应对处理各种事件和矛盾后,就产生了阴阳学说,成为人类最早的实用哲学。出于人们对防病治病的需求,阴阳成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不受怀疑,不容否定,不被淘汰。即使在现代高科技面前,仍然昂首向前。其奥妙在于阴阳学说的内涵小,外延大,有着无限的包容性、可分的系统性、可见的差异性、对立的平衡性和极大的适应性。
先说它的包容性。中医巧妙的把人体有形的五脏六腑、七窍、皮毛爪甲和无形的经络、营卫、三焦、命门等组织结构都用阴阳分类,再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致病因素、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方剂药物等也全用阴阳分类,包容了与医疗有关的所有因素和信息。
再说它的系统性。中医以阴阳为总纲,组合统领了脏腑经络的人体组织系统、六淫七情的病因系统、五行六经营卫气血四诊八纲的辩证诊断系统、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益损的药理治疗系统。各系统之下,又以阴阳分列了各个子系统。如脏腑系统之下分列了五官五体五华五液,六经经络系统之下分列了冲任督脉孙络,六淫七情病因系统之下分列了各病种,四诊八纲辩证之下分列了各类病种证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益损要药理治疗系统之下分列了各类方剂与药物等等。组合分类排列大小系统,使阴阳学说纲举目张,条理清晰,便于实用。
中医阴阳学说的核心价值和实用意义在于它的差异性。它把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亢奋的征象都归于阳性、把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征象都归于阴性。并依据各种征象对立差异性的大小多少快慢深浅的程度,又分出阳中之阳(强阳性)、阴中之阴(强阴性)、阴中之阳(弱阴性)和阳中之阴(弱阳性)类别。如寒是阴中之阴,凉则是阴中之阳;热是阳中之阳,温是阳中之阴等。由于阴阳学说将人体的组织结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病症种类、辩证治法等与诊疗有关的信息全都用强阴强阳和弱阴弱阳分了类,找出采集运用这些差异性的信息,综合分析,就能辩证论治,作出最佳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认为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人体的健康表现。健康人的脏腑功能、生理心理都是处于“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果阴阳偏胜失衡则患病。诊病的方法是查出阴阳失衡的部位及程度,治疗的原则是“阴热阳之,阳热阴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即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消除偏胜差异,使之回归平衡,恢复健康。可见平衡阴阳是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
适应性是中医阴阳学说长久不衰,活力永存的重要原因。经历从上古原始社会、封建农耕社会到现代高科技社会,它总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矛盾,都能分析解读,甚至能与现代科技完全吻合。如现代人体解剖实验发现动物的自主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类。其中交感神经其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眼的瞳孔开大,与“阳”的性质完全相合,而副交感神经其作用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减弱,眼的瞳孔缩小,与“阴”的性质完全相合。又如动脉的功能是搏动输出血液,与“阳”性的功能相合;而静脉的功能是吸纳输回血液,与“阴”的功能相合。再如人体细胞中的电解质也是分为阴离子(氯离子)和阳离子(钠、钾离子)两类,恰与中医的阴阳学说同名同理。就连电脑程序的“0”和“1”的二进位制,也都可用阴阳来解读。足见阴阳学说有着极大的适应性和无穷的活力。
中医的阴阳学说有了无限的包容性、纲举目张的系统性、可见的差异性和极大的适应性,使之总揽了诊病治疗的全过程。有了对立的平衡性,使诊病治疗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我认为,其中的差异性最为重要,是阴阳学说的钥匙,只有用上差异性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发动阴阳学说的引擎,使之快速运转。
人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差异,对立相反是差异,有无多少、进退快慢、深浅浓淡、大小高低、早晚先后、寒热虚实,内外表里和滑涩通秘等,都是差异。人体在患病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相关的差异,如发热异于正常体温,头痛异于无痛,数脉异于平脉,便秘异于便畅等。全面准确地采集这些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纳入以阴阳为总纲的辩证论治系统,综合分析处理,就能达到实用的治疗目的。
由此看来,中医运用阴阳学说诊疗疾病并不神秘,其实际操作程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差异:采集有关阴阳偏胜差异性的信息。如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功能的差异、六淫七情病因的差异、寒热表里虚实症状的差异等等。这实际上是中医采集病史的过程。第二步是分析差异;将采集到的各项差异信息,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的原理和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规律,综合分析,理清整体和局部阴阳偏胜的程度,推导其病理病程变化,诊出是何病何证。这一步实际上是中医的辩证诊断过程。第三步是处理差异:依据辩证诊断的结果,按照“阴者阳之,阳者阴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纠正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使之恢复动态平衡,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
谈到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说白了阴阳就是差异。中医的阴阳学说其实就是一种找出差异、研究差异、处理差异的实用学说。由于差异的发生是无穷的,因此阴阳学说的应用也是无穷的。遗憾的是对于患者阴阳偏胜差异表现在何时何处,其程度如何,全由中医师凭感官认定采集,没有精确的定性定量标准,选认的出入错漏在所难免。必待有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大彻大悟后才能见微知著,用准用好这一学说。我常叹,讲阴阳易,用阴阳难,用好用准阴阳学说更难。我辈无能,期盼后起之秀能改革创新,将中医的阴阳学说量化细化,制定各项阴阳偏胜差异的数字化标准,研究出准确的分析推导运算公式,确定各项精确的疾病证型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使中医好学好用,使阴阳学说简便易行,成为精确实用的先进学说。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