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杂谈之三
漫说中医疾病分类(附录) 续.
《江西中医药》杂志(1993)第24卷1期已发表
疮疡病分类命名学初探
熊光明
关键词
疮疡病分类
1
疮疡病分类命名学的现状
目前中医对于疮疡病的分类,或是按传统理论依发病过程分为"肿疡"和"溃疡"两大类,或是按病变性质和范围分为"疔、痈、疽、发"四类,往下再按患病部位分小类。上述归纳分类命名法,既不能概括大部分疮疡病,又难以区分界定各疮疡病的性质和范围。如大多数皮肤病,就未纳入上述分类,以致目前各种中医外科专著、教材只得让其游离在疮疡病之外,按西医的方法分类.称之为皮肤病。又如"疔"的分类,既包括颜面的疖痈、四肢指掌的化脓性感染,又包括丹毒、坏疽等非化脓性感染;"疽"的分类,既包括部分疖痈脓肿、化脓性关节炎、急慢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还包括某些肿瘤等;"发"的分类,除范围稍大外,与"痈"完全相同,四者之间无明确的定性分类界限。
2
疮疡病以"毒"为纲分类命名的方法
"毒"即邪毒,顾名思义乃毒害人体的致病因素。毒的概念既与疮疡病的病因、性质、范围、阶段、部位形态以及辨证、治疗、预后等均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又与现代医学的分类命名较为相近,为此,笔者提议以"毒"为纲,创新疮疡病的分类命名。举例列表如下。
疮疡病以"毒"为纲分类定名举例表
|
大类
|
小类
|
子类
|
病名举例
|
|
外
毒
类
|
脓毒
|
炎症、
疮、疖、痈、丹毒、
溃疡、坏疽、瘘管
|
脓性指头炎、化脓性乳腺炎等、
脓疱疮、头疖、背痈、髂窝脓肿等、
小腿化脓性溃疡、肛瘘等
|
|
风毒
|
病毒性疹、
病毒性疣
病毒性斑
|
风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
寻常疣、蹠疣、扁平疣等
传染性红斑等
|
|
痰毒
|
局限性皮肤结核
血源性皮肤结核
骨关节结核
|
寻常狼疮、瘰疠、结核疣等
播散粟粒性狼疮、硬红斑等
髋关节结核、蹠骨结核等
|
|
癣毒
|
浅部真菌癣
深部真菌癣
|
体癣、甲癣、脚癣等
着色霉菌病等、孢子丝菌病等
|
|
房室毒
|
性病
麻风
艾滋病
|
梅毒、淋病、软下疳等
瘤型麻风、结核样型麻风等
|
|
虫蛇创灼毒
|
虫蛇伤
创伤
烫灼伤
|
疥疮、隐翅虫皮炎、蜈蚣咬伤等
挫伤、割裂伤、撕脱伤等
开水烫伤、电灼伤、烧伤、日光皮炎等
|
|
内
毒
类
|
湿毒
|
湿疹
接触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
|
异位性湿疹、郁积性湿疹等
生漆皮炎、稻田皮炎等
固定性药斑等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
|
血毒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结缔组织性皮肤病
发庖性疾病
血管色素性病
|
单纯糠疹、玫瑰糠疹、银屑病等
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等
白癜风、黑变病等
|
|
燥毒
|
角化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
皮肤搔痒症
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
鱼鳞病、掌蹠角化病等
颈神经性皮炎等
老年搔痒症等
维生素缺乏症、皮肤淀粉样变等
|
|
瘤毒
|
皮肤良性瘤
皮肤癌前期
皮肤恶性肿瘤
|
皮脂腺囊肿、血管瘤等
皮脂腺囊肿、血管瘤等
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
|
3
疮疡病以"毒"为纲分类命名的依据
(1)"毒"的总概念与疮疡病的病因、病机、病程均有着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2)疮疡病有的属自然界外来因素所致病,有的则是体质特异,功能失调.机体内生毒素所致病,或肝肾不足,阴虚发热内生“血毒"。因此,本文在"毒"的总纲之下按照病因分类,将疮疡病分为外毒和内毒两大类是较为合理的。(3)疮疡的致病毒邪,不仅有外因、内因的区别,还有性质特征和致病种类的不同,某种毒邪只会蕴患某种疮疡而不会蕴患他种疮疡病。反之,某种疮疡病只由某种毒邪所致病飞而不会因别种毒邪而致病。这就表明,某种毒邪只与某类疾病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而这毒与病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恰是对疮疡病界定性质,进行分类的科学依据。根据这一界定分类原则,本文又将外毒类疮疡病兮为脓毒、风毒、痰毒、癣毒、房室毒、虫蛇创灼毒六个小类,将内毒类疮疡病分为湿毒、血毒、燥毒、瘤毒四个小类。并按各小类毒邪的性质区分界定其致病的病种范围,再借用现代医学的病名给各种疮疡病予以定名。
4
疮疡病以"毒"为纲分类命名的意义
4.
1
化繁为简,统一规范,便利教学、临床和科研:表中四个层次中,前两个层次为致病因素,后两个层次为致病结果,互为因果关系。前两个层次在病因分类学方面突出中医传统特色,有利于发挥辨证论治;后两个层次采用现代医学的辨病定名方法予以定名,界定风毒的致病范围为病毒性疮疡病,并定以疹、疣、斑等病名。前两个层次是纲,后两个层次是目,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4.
2
走改革创新之路:疮疡病以"毒"为纲分类命名,将中医传统的病因学与现代医学的病名学有机地结合一起,兼收并蓄,优势互补,对促进中医疮疡外科的现代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4.2.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毒"为纲分类命名,由于大类和小类前两个层次系采用中医病因分类,有利于坚持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小类和病种后两个层次采用了现代医学的病名定名,有利于界定范围,统
一病名。四个层次 紧密相连,将辨证 与辨病溶为一体,不仅对病的诊断更为准确,而且对证的认识更加深化,有利于提高疮疡病
的临床疗效。
4. 2.
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中医辨证首要强调整体观念,西医辨病较为重视具有特征性的局部病变,以“毒"
为纲分类定名,由于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既重视各类"毒"对整体的影响,又重视"毒"对机体局部的损害,使疮疡病的治疗更为全面、准确、及时。
4.2.
3
外治与手术相结合:疮疡科是中医应用外治法最多的专科,由于历史进程的堆积.其外治用方越积越多,各种膏、丹、散、药线、草药等方剂仅医家专著收录的就在1000
个以上,优劣井存,繁杂不堪,可谓"方海"。一个 临床医师如将各方都配制验证筛选一遍,恐怕一辈子也验不完,简直无以适从。疮疡病以
"毒"分类定名,由于删繁就简,必然会带动各种外用药剂的简化优选,进一步发挥中医外用药 的优势。
(收稿日期:
1992-10-31)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