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彬彬文质
彬彬文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24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做个孩子

(2022-06-05 08:43:45)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做个孩子

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对于身陷角色颠倒的混乱中的孩子来说,无力感如影随形。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对于被迫与父母交换情感角色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背负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会一路跟随他们步入成年阶段。他们常常受困于这样的恶性循环:起初一力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接着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产生负罪感,继而加倍努力地试图挽回颓势。这是一个足以耗尽心力的恶性循环,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与日俱增的失败感。

成年后,来自父母的外部需求转化为他内心的魔鬼,在他能获得自我价值感的领域里迫使他继续前行——这个领域便是他的工作。

驱使他进行不必要的超时工作的需求背后的目的有二:首先,工作可以让他不必直面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剥夺的童年和成人生活;其次,工作也强化了他长久以来抱定的信念——不论多么努力都不为过。他内心幻想着,只要自己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证明自己确实是个能干而有价值的人,证明自己可以把一切完成得很好。就本质而言,其实他仍在努力地想让父母开心些。

要宽容地对待自己。因为小的时候没人教给他这些,而仅凭一己之力去摸索学习是非常艰难的。这就好比你连钢琴键上的中央C的位置都找不准,就要你去弹奏协奏曲一样。你可以学,但是得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打好基础的时间,练习的时间,甚至是失败一两次的时间。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也有权利要求父母设定一些合理的行为限制来对自己加以引导,有权犯错,也有权在不受身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惩罚。

孩子有权利做个孩子。他们有权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率性而为,并且不必担心因此受到责怪。当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会让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并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这些绝不能以牺牲童年生活为代价。

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

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这五项是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有毒的父母大多连清单上的第一条都无法完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在保持稳定的情绪或健康的心态方面存在着(或存在过)极大的障碍。他们不但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常常指望甚至是要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迷惘中随波逐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