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情的力量》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

(2022-05-02 11:15:20)
做真实的自己,是接纳的共情核心,这要求我们首先要问:我是谁?要如实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放弃自欺欺人,不仅接受我们本身强大、令人钦佩的方面,还要接受那些脆弱的、会犯错误的部分。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好”和“坏”全都接纳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接纳既有强项也有弱点的他人。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中给出了共情对接纳的定义。
 
“说到接纳,我指的是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他的任何条件、行为和感受都具有价值——的人的热心关注。这意味着他对自己这个独立的人的尊敬和喜欢,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感受。这也意味着他对自己此时态度的接纳和尊重,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也不管现在态度跟以前的态度有多么大的区别。对个体而言,这种对自己每一个波动变化方面的接纳就是一种温暖安全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他而言是安全的、接纳性的、有帮助的。”

共情把接纳定义为一个含有三阶段的连续进化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学着接纳自己的所有矛盾和复杂;第二个阶段,接纳他人所有的矛盾和复杂;在第三个阶段,我们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自我接纳是第一步,因为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奠定了理解他人的必须基础。内观自己,我们既能看到好的部分,也能看到差的部分。奇怪的是,认识到这一点是能让人舒服一些的,因为承认自己的真实情况绝对要比总是与事实对抗要好过一点。共情对这种僵局的解决方案是,认输、放手、臣服于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但是,这都没关系。这是共情能乐于接受的一种哲学。不管我是谁,我感觉到了我的感受,这就够了。

接纳是我们只能通过共情的广角镜头才能获得的,也是让我们逃离“要很好”陷阱的方法。接纳会说,“我没那么好”。神奇的是,当我们接受自己并没有那么好的事实时,我们就开始感觉更好了。我们让自己在真实状况中得以自由,然后,我们就会开始改变。

慢慢地,几乎是不可觉察地,自己开始听从于自我,这个过程就是臣服。内在的坚冰融化掉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改变。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离开现在的样子,直到彻底地接受现在的样子,然后变化就会发生。

对自我的接纳是接纳他人的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成为你自己也就是一个了解你自己是谁和你符合或属于哪里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因为自我在跟他人的关系中一直在改变、成长和转化,而他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进化过程。我们只有在接受自己是不完整的这个事实之后才能变得完整。

放下执念,就会获得内在的解脱。如果对自己和他人总是很苛责,这一般都指向一些尚待解决的痛苦,这是过去的一些事情在持续干扰着你心智的平和。找出你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这能帮助你坦诚地、毫不隐瞒地处理这些问题。

独处的能力是我们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条件。直到我们学会了如何舒服地跟自己独处,才能舒服地跟他人共处。

当我们花时间独处时,能学会如何倾听自己。之后,我们就开始认识自己,包容自己,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学着为能成为谁而设定现实的目标。我们能面对过去的“黑匣子”,也能发现过去是如何干扰现在的。

“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舒服下来。”对自己的爱是必要条件,让自我超越成为可能。



《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亚瑟·乔拉米卡利 凯瑟琳·柯茜 | 微信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