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内心的冲突》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后果:施虐倾向

(2022-04-23 09:28:07)
被绝望所支配的神经症患者,为了支撑自己生活下去,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应对策略。如果神经症尚未完全摧毁他的创造力,他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给他带来收获的事情上,并以此应对生活的残忍。还有一些人会选择适应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就像例行公事一样,既不会期望过高,也不会否定这种生活方式。

除了这几种应对方式外,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将自己边缘化,在生活的边缘寻觅零星的乐趣。他们可能不再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得过且过,自暴自弃,最后完全失去生活的乐趣。

最后,绝望还可以导致患者的破坏欲增强,为了在心理上获得补偿,于是他才过上了这种“假装正常”的生活。施虐倾向的心理机制也许就在于此。

这种类型的人有奴役他人的心理需求,通常而言,他的理想奴役对象多为他的伴侣。他会挑选一个没有自己的理想、较为麻木和被动的人作为他理想的奴隶,一般这样的对象不会对施虐者有什么要求。这种施虐倾向可能表现为施虐者以自己的意愿来塑造或培养受虐者,特别是施虐者较受虐者更加成熟一些时。

当受虐的“奴隶”有了自己的兴趣点,想脱离关系,或者自行交友时,施虐者就会露出他邪恶的一面。通常施虐者会陷入自己的嫉妒,这种嫉妒一方面赋予他强烈的占有欲,一方面又深深地折磨着他,进而他又反过来用这种手段折磨自己的“奴隶”。虐待者以主人自居,他对控制“奴隶”的兴趣远超过对自己的生活的兴趣。换句话说,他决不允许自己的伴侣脱离他,为此他宁愿放弃其他人际关系所能带来的好处和乐趣,也可以抛弃自己的事业。

施虐者会努力维持这份关系,并且要让伴侣看到这份关系值得继续下去,因此他会对伴侣足够好;为了让伴侣明白他的好,他会满足伴侣某些需求,但他只会满足对方最低标准的精神需求;他会对伴侣说:“相信我,除了我没有人受得了你。”他为了蛊惑伴侣保持这份关系,还可能勾勒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偶尔会讨好她,说他很需要她。施虐者通过占有和贬低自己的伴侣,将她孤立起来,使得他的任何策略都非常管用。如果伴侣对他的依赖程度足够高,他还可能以离开她作为威胁她的手段。施虐者威胁伴侣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过,我们想要理解这份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就必须先搞清伴侣的性格特点。作为伴侣的受虐者一般都是顺从型的人。他们害怕被抛弃,或者因为压抑了施虐倾向而非常绝望。

实际上,在这份关系中,无论是受虐者还是施虐者,都会痛恨彼此的依赖。如果施虐者还有一定的疏离倾向,那么会觉得他在伴侣身上所花的情感和精力都是不值当的。他还可能责怪伴侣太过依赖他,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的控制造成了这种后果。他在表达对伴侣的不满,扬言要离开对方时,一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不满和恐惧在内,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通过恐吓更进一步地控制伴侣。

施虐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是自私的,伴侣只是他们利用的对象。有时候,除了施虐的目的外,这种利用也可能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得某些好处,但这种所谓的好处,往往只是一种幻觉,他所付出的实际上远远超过他所得到的。施虐者有无穷无尽的理由让自己感觉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继而理直气壮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除了上面的那些倾向外,施虐者还有一种想要贬损和羞辱他人的倾向,这一倾向和其他几种倾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揭别人的疮疤,是他的一大乐趣,而发现别人的缺陷和弱点简直就是他的一大天赋。

施虐者只是意识到了他对别人的不信任,而没有意识到这种不信任源于他对别人的轻蔑心态。一方面,他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另一方面,他自己的毛病总是有办法将之外化,将责任推给别人。当他刺激得别人局促不安时,他能够立马注意到,对于别人的这种反应他会更加鄙视。他从来不会反思,这正是他想要的。如果被刺激的一方没有表现出不安,他又会义正词严地谴责对方不坦白,或者谴责对方藏着见不得人的秘密。他把受虐者一方调教成自己的傀儡,但他从不认为自己该为此负责,而是反过来埋怨对方太过依赖他。无意识的蔑视,不仅表现在用言语刺痛对方、伤害对方上,还表现在行动上。

只有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的人,才会表现出明显的施虐倾向。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于是对其他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可最终战败的一方总是他。他开始憎恨生活,憎恨生活中一切积极、正面的东西,然而在这种憎恨中又带有一种燃烧般的嫉妒。这种嫉妒就像一个人渴求某物,却总是得不到时所产生的嫉妒。

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理由对别人失望,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一点,同时这也是他无休止地向别人提出各种要求的自以为是的理由。实际上,即便他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也不可能感到满意。他从来没有想过,长久以来他最不满的其实正是他自己。我们想要理解施虐狂的施虐倾向所造成的破坏性以及他的傲慢和偏执,就必须认识到,这些都是他的绝望所造成的后果。这类人因为永远无法达到理想化形象的标准而感到绝望,所以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并且沉溺于卑劣的行径中,体味绝望的快意。

他对自己的不满会发展到令他不能正视自己的地步。他变得更加偏执,因为他害怕被自我厌恶伤害。他需要拒绝一切外部的批评、冷漠和轻视,因为这些东西会碰触到他的自卑,他的策略就是,将这些视为别人的不公正对待,继而通过攻击别人来免除攻击他自己。这个模式已经发展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堡垒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一策略背后的强迫性。他自己无法达到他的理想化形象的要求,于是他期望自己的伴侣能够达到,而且是强迫对方达到。如果伴侣无法达到时,他就会无比愤怒,并将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他只是将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强加在了伴侣的身上,让他来完成这项他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

他的报复具有强迫性,因为他只能用这种办法来驱逐内心强烈的自卑。他必须认为是别人毁了他的生活,他们应该为此负全部责任,作为补偿,他们也要承受他的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无法看到绝望来源于他的内心。而且,由于他的偏执,他认为他本来不应该有任何苦恼,一切苦恼都是拜别人所赐,他才是受害者。他的同情心和爱心都被他的报复欲望给摧毁了。
他想要肯定自己的价值,首先需要找到存在感,而这些刺激就是他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唯一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施虐倾向被压抑,是产生焦虑和自卑的主要原因。

施虐者表面上有失人性的行为,只是一个承受着巨大痛苦的人用来将自己藏起来的屏障。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通过分析影响这个人的希望。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被生活击垮的人,因此一边在绝望之中挣扎,一边努力寻求补偿。

“他的腐朽充斥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同墨汁。他用不着做什么,对他来说仅仅活着就够了。”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话很好地诠释了施虐者,他还说,“这是一种穿着文明外衣的野蛮!这是一种精心修饰过的权力欲望!这是怎样的一种惊世奇才啊!他的阴霾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传染力,哪怕最高昂的兴致都会被它窒息,变成沮丧。”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 | 微信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