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请求与命令
(2022-04-01 12:32:13)《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微信读书
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并不取决于你的“请求”能否得到满足。在一些情形中,对方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我们有以下的想法,那么,我们的请求已经成为了对他人的要求。
·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她必须照我说的去做。
·老板应当给我提职加薪。
·我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们。
当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时,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有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
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后一篇:《高情商是练出来的》读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