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彬彬文质
彬彬文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17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2020-04-12 06:02:09)
标签:

彬彬文质

分类: 彬彬文质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我不想再想那件事了,不想再脸红了。】

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失眠的人总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乱想”,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
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

大脑的运作模式是不能接受“不”的命令。
就像你说:“我不吃甜的、不吃辣的、不吃油炸的。”那你到底要吃什么呢?
大脑需要你明确地告诉它你想要它做什么。
用“我想放松”替代“我不要紧张”。


【那段经历毁了我,我不再完美了,我很自卑。】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经过面对、接受,才能处理、放下。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的人总有一份无力感,因为他的大部分力量,都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
就像连体婴儿,和谐一致才能做事。
接受暂时不够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改变。
在接受六十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靠近一百分。

人不是天生就有能力和自信的。
从小到大,每一项能力都是凭借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学会的。
没有尝试,没有成功、失败的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发展出能力。
能力经过自己或(和)他人的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中性的。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不断超越自我。
人是为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存在,那种“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成B”的逻辑,是把自己的自卑当做了借口。

改变需要勇气。
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要怎么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