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宁蒸肉历史渊源

(2012-08-14 08:26:10)
豫西洛宁县的人文资源多不枚举,有饮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的洛书之源“洛出书处”,汉文字之源“仓颉造字台”;乐津之源黄帝乐师伶伦取竹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导洛之龙头山、禹门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处夏鹿台,清帝敇修之程颢、程頣祠及其后裔总兵程福亮故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有与外部迥异的民俗风情。文化方面,麦秸秆作画,古树根上雕刻,生活类秦非秦;言语更独具一格。这里说它那令人垂诞三尺的蒸肉。

  蒸肉的由来?需说它母亲--‘蒸菜’来龙去脉。蒸菜是中国烹饪方法的一种。最早蒸菜数湖北“天门蒸菜”,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其实,蒸菜,蒸肉是姐弟。它的爹爹莫过于‘麦饭’。因为秦汉时期才发明蒸笼。人们用它蒸饭。经旋转石磨加工的麦粉拌菜后蒸做主食。从西汉《急就篇》关于“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麦饭食史特早,但在古代,磨制小麦一般是先浸泡,然后磨碎或捣碎,麦仁、麦壳掺杂,外观粗劣,口感干硬,难以下咽,所以,麦饭一直是广大贫苦人的食物。寒食节、清明节用它来祭祖,平日里,配以野菜,如马齿苋、灰条、猪毛菜等蒸制一番,蘸食盐水、辣子水,聊以充饥。也可以说,麦饭,蒸菜,蒸肉是一家人,是兄弟姊妹,甚至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麦面粉【玉米面】三五斤伴十多颗八角放锅中,用个把小时的小火焙黄。一斤五花肉切寸大,半公分厚的片,和花椒粒生炒出油。拣出花椒,放葱花,盐,倒酱油炒出个脸红耳赤,油香光亮的配角来。红薯粉条开水冲烫。不等它进病房便捞出送到厨房。面粉,大肉片,粉条来个‘桃园三结义’。便冲进杀气腾腾的蒸笼试图挣一份。

  皇天不负有心人!果不其然,令人垂诞三尺的洛宁蒸肉名满‘九朝古都’--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