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利用SLF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控制

(2014-01-25 00:38:59)
标签:

央行

slf

财经

    自从2003年银监会和央行分立之后,央行一度成为纯粹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关于银行业的日常监管基本全部交给了银监会,这也是当时出台的央行法和银监会法所规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体质之下,银监部门一度颇为强势,而作为地方的央行就颇为低调,曾有传言,央行可能撤销分支机构。
    不过风水轮流转,国际金融监管界正在出现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合流的趋势,尤以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权力扩张为主要象征。而在中国,央行的地位和话语权正在上升,由此前相对超脱的部门变身为与普通金融机构直接打交道的日常监管部门,这个最明显的体现在20日央行实施的常备借贷便利SLF上。
    20日央行网站挂出消息:为落实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自2014年1月20日起,人民银行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由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央行还表示,此次开展的部分人民银行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是短期流动性调节方式的创新尝试,主要解决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供给的渠道。人民银行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对象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四类中小金融机构。期限分为隔夜、7天和14天三个档次。常备借贷便利全部以抵押方式操作。此次试点接受的合格抵押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公司信用债等债券资产,人民银行通过设置不同的抵押率来控制信用风险。
    SLF工具在去年年初就已经设立,只是到了几年后半年央行才公开,这个工具也是借鉴国际经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数据显示,今年6~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分别为4160亿元、3960亿元、4100亿元和3860亿元。
    此次接近春节前夕,市场容易发生资金紧张,央行推出这个工具显然是为了稳定市场利率和流动性。而更为深刻的创新在于,这个工具显然是有意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施展央行的威力,这也是央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机构规模的大小以及政治地位的不同,也由于历史原因,在资金获得性和资金成本上,大中小银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有大行历史原因具有较广较密集的网点,可以低成本的吸收存款,而中小金融机构网点有限,在公众中知名度不高,因此吸收资金困难,往往在市场上通过大银行的批发而获得资金,这往往容易导致中小银行作为向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其资金成本过高,在贷款投放时资金利率也偏高,而大型银行由于其资金成本较低,其向大型企业投放信贷时,资金成本偏低,最后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逆向选择:国家鼓励的行业和企业资金成本高,而国家控制的领域资金成本低。
    就如同在干旱的天气下,饮水灌田一样,当水量有限时,离水源较劲的田不仅仅提前得到灌溉,而且可能被超过需求灌溉,而离水源较远的田,就很难保证了,水流到他那里的时候不仅仅水量大幅减少,而且还不能保证,这当然是极不公平的。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6月的钱荒中,一旦央行停滞逆回购,在货币上实行紧缩,国有大行立马拧紧龙头,不出金了,而这时候中小银行更需要资金,他们只能向大行张口要,没办法,大行这时候就可以趁火打劫,把利率提得高高的,有时候故意制造市场资金偏紧的假象,让中小银行只能承受高价格之痛。就在6月钱荒中,国有大行为此多赚120亿,尤其是资金来源宽裕的比如农行和邮储,由此大赚一笔。
    因此,央行想通过拉升货币市场利率,在银行业内部刺破泡沫降低杠杆的努力,最终却拉紧了中小银行的资金链条,中小银行无奈只有回收中小企业和农业贷款,造成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这无疑是事与愿违的。
    但是,这一工具今后的发展还面临相当严峻的问题:央行对投放对象的条件说的比较笼统:“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怎么样才算符合条件呢,有哪些标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一般猜测,这些符合条件就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投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鼓励的行业和企业,比如三农,中小企业等,而且其资产比较健康,运营比较稳健,风控能力较强。
    不过在没有成文的规定的话,这就容易形成黑箱操作,谁符合条件由央行说了算,给谁给多少也是央行说了算,这不是计划经济吗?央行本来是想用市场化的方式,拉高利率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消除经济中的泡沫,而最后却走向了反面,社会上就很可能猜测,这以工具堕落为地方央行谋取私利的一个手段。
    央行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制度和抵押品管理框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表明,这一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工具,今后可能进一步常规化。央行还表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引导当地法人金融机构改善资产负债管理,平稳、适度投放信贷,合理控制同业业务,进一步改善期限错配等问题。央行显然是想利用这一工具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控制,尤其是在放贷、资产负债管理和同业业务方面,而这正是目前金融监管层正在进行规范的核心领域。
    重要的问题还有,央行如何控制这些资金投入到央行所希望的行业和企业呢?他又如何能够控制这些资金不会投入地方政府平台或者房地产行业,进一步让泡沫膨胀呢?这无疑都让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考验,所以作为全局性的宏观调控部门,却偏偏想要干精准性、针对性的活,是要付出成本的,其后续生命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