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利率市场化城商行农信社财经 |
利率市场化在中国已经大范围铺开,其表现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的进一步放大,以及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的自主化,最近正在推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试点以及商业银行最优利率报价的推行等等,都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已经是一个实质性的实施的过程,而不是以前那样只是表决心,喊口号了。
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后果是资金变贵了。最近有媒体报道货币市场基金在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达到了7%以上,而近期尽管有巨额财政存款投放和外汇占款的助阵,但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仍旧在高位运行或者攀升。
本博认为,中国资金收益率的飙升,是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资金被大量浪费在低效的项目上,而这些项目正在大量吸收资金,比如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放开,其实就是部分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再加上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发行,让资金有了多种投资和理财收益率的选择,资金的价格自然就上升了。
资金价格的上升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呢,综合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经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都是存贷款利率同步都上升的过程,并伴随着存贷款利差的收窄,这首先消减的是银行的利润,银行的暴利从2013年开始划上句号。
去年的8月6日和7日,央行两次下调存贷基准利率,一年期下降0.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浮动到10%,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测算到今年9月末,这个政策让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了21个基点。
其实,这个利差的缩小肯定没有统计到银行的理财产品,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普遍有6%到7%,而去年开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加大,对国有企业贷款有所趋缓,而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利率上浮很严重,如果算上这两个因素,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那些中小银行的利差收缩将更加严重。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资金变贵,将让客户比较普遍、网店众多的大型银行可以安稳度日,比如中国邮储银行,他们广大的网店和对利率不敏感的客户,让他们有很好的吸收资金的来源,还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以为他们吸收存款的先天优势,让他们在资金价格变贵的时候,更加有了盈利来源,仅仅把吸收的存款高价批发给中小银行就可以赚钱,这就是今年钱荒时期,国有五大行大发灾荒财的原因。
因此,流动性管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商行而言,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依然不市场化,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许多这类机构目前仍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出纳,一些城商行大量资金被压在地方政府平台项目上,难以周转,一些农村信用社仍然把资金有限的资金贷给房地产商,有些甚至以权谋私,搞“人情贷”,“权利贷”甚至“腐败贷”,有些甚至与高利贷勾结在一起,干资金贩卖的勾当。这样的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来临的时候,存款来源有限,贷款周转不灵,就面临极大流动性风险。
因此成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是未雨绸缪之举:用保险的模式把这类机构的风险与整个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隔离,并淘汰掉这类不思进取、作奸犯科的“坏孩子”,最终达到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纳税人的钱为他们买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