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产管理崛起意味着金融民主化起步

(2012-12-09 22:43:14)
标签:

杂谈

    资产管理行业的兴起,其实是金融民主化的开始,这个行业的行政管制色彩正在逐渐消解,客户成了市场的中心,而不是金融机构和行政机关。

当下金融业最热的词应该是资产管理了,从监管层的政策开放、到行业发展趋势,在到企业的战略选择,似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在搞资产管理,或者都将要搞资产管理,

比如,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放开,信托更不用讲了,它战胜保险业成为金融业老二,就是因为在资产管理行业先行一步,券商的投行和经纪业务都在大肆裁员,但是资产管理板块却不但不减少,反而还在增加。这不,期货业也要马上搞资产管理了,期货基金不是已经批了吗。其他如PE、第三方财富管理等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说,我们本来就是做资产管理的。

那么金融业以前是做什么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不过此前真还不是明确说自己是做资产管理的。比如按照官方到现在的提法,金融业的主要任务还是服务好实体经济,也就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或者往大了说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这显然与资产管理的目标相差万里,资产管理的目的简单说就是代客理财,保值增值,好像没有那么宏大的理想。

比如银行以前就是把各户的钱用低廉的利息吸收成存款,然后发放出去,目地除了增加银行的利差收入外,那就是让经济发展,根本没想到给储户增加收益。比如券商的投行业务,除了自己要赚取佣金收入外,就是为企业融资服务,中国的投行还要为国企服务。比如保险以前都是提供保障服务,当然有经纪业务和基金业务也的确是为客户资产增值服务,但是没有现在这么明确。

从为整个宏大的国民经济服务的目标到为了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金融业整个行业目标的这个大转变意味着金融业从服务于外在于客户利益,到了直接为客户服务,这是怎么形成的,并意味着什么呢?

我认为,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型和金融业结构变革有关,也于居民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觉醒有关,还与近几年信托等行业的示范效应有关。

中国宏观经济近两年主要的转型标志之一是存款增幅减少,这是此前银行等金融行业以来存贷款生存的最大的基础,这两年随着中国外贸顺差的下降,货币发行开始减少,居民手中的货币量减小,同时其他各类金融市场崛起,比如股市、房地产投资、债券市场起步,还有信托业的发达,这使居民认识到除了存款之外,还有其他投资可以保值增值,增值幅度可以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而且这几年连续的通货膨胀也使他们认识到钱放在银行并非安全,是在贬值。

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飞速增加,更加催生了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这个觉醒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意味着,银行尽管还占有垄断地位,利率尽管还是行政管制,但是钱在居民手里,对于钱的下一步流向,居民有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

也就是说,此前是由政府的权力在支撑,居民把钱投向存款,然后这些存款去贷款给企业,把钱投向股市,然后这些钱被贷给了国有企业,居民只是拿到了微薄的收入,或者还有巨大亏损,这时候银行和证券公司是中心,居民只有围着他们转,由他们说了算。

那么现在,居民自己手里的钱,愿意给谁就给谁,我就看谁能更加让我的资产保值增值,这时候居民成了中心,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就围着客户转了。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金融业从官家的身份降身为服务行业,回归到了本质,居民成了上帝,尽管这层意思还远远不够,银行垄断依旧,利率管制依旧,新股发行上市行政管制依旧,但是坚冰已经打破,金融业的变革已经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