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两个月是首富们至少表面上焦灼的日子:
有2015年股市最高点成功套现150亿的XXX,近期除了包围大楼的债主有的已成网红外,据报法院里还有上百起讨债官司。
然后是曾提出『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在中国10至20年都无法盈利!』的王首富匆忙贱卖酒店和文化娱乐产业。
首富=首债?我会回来的豪言和精准离去的尘烟,让人们见识了:首富也并非随心所欲,可以不受限制地实现其公开的豪言和梦想。首富也并非像其表演的那样唱着摇滚就把钱挣了。
曾放言让乐视、小米“过最后一个中秋节”
自称东方乔布斯的某上市公司董事长,虽然成功卖壳套现几十亿,机关算尽,但网传近日在机场被债主拦下,受斥责的视频被到处都是。
10年前仅31岁,就已成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也是中国互联网游戏曾经的枭雄,近日两鬓斑白地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压力导致自己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在30多岁时,他患上了惊恐发作症。在竞争和政府监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他的病情逐步恶化。
“每个晚上,当我看到太阳西下时,我就感觉自己的人生走到了末路!”“当我躺着时,我就不能坐着。当我坐着时,我就不能起来。我无法呼吸......”相信当大家读到这段曾经首富的告白时,会多少停下来追求发财至富的脚步,思考一下: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对有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做企业的最大愿望是上市,不过,我们这两年也见识太多留下一地鸡毛的上市公司和曾经的首富。2017年7月10日,绿能宝母公司SPI发布公告称,已于6月30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裁定,退市裁定原因是未能及时向交易所披露其2016年年报。江西赛维前CEO彭小峰不到五年的时间从首富到被破产,绿能宝是彭小峰第二次引入注目的创办企业。此前他曾称:学什么专业不重要,有什么经验也不重
要,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要把自己变成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两年足够了。
近期一地鸡毛的股市,及暴露出来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首富们并不轻松的局面,给追求圈钱上市做首富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泼了些冷水。
每当我坐在星巴克时都在想:中国人把做企业想得太简单了。仿佛靠着一位天天谈理想的企业家,圈钱上市,首富和企业就成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可以做到:十年全球新增门店数量超过
10000 家。
星巴克表面上卖的是咖啡,却拥有将每位普通员工无论从股份到福利都视为公司伙伴的分享机制,同时拥有有最精密的管理流程,详细的培训体系。由于其分享机制和管理流程的成功复制,确保在全球扩张时品质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企业有合理的利润、赚钱是基本的,否则无法正常运作。但是赚钱不能成为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不能将追逐利润作为经营的根本目标和意义所在。
企业家更不能把不惜牺牲所有人的利益(投资者,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公益)成就自己一个人,作为做事业的追求。这样的企业家就算成为了首富,也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在各种讨伐声中无法平静。
美国商界有一个统计数据,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融危机中倒闭的企业的主要原因:将追逐利益作为经营企业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观。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企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员工凝聚力不够,企业内部乱作一团,最终在金融危机中倒下去。
企业家拥有回报社会,将所有人(投资者,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公益)至于自己利益之上,怀着一颗对做企业敬畏的心谨慎经营,才会受到长远地尊重拥有长远的财富。
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正确的商业价值,成就社会责任、成就客户、成就员工、成就合作伙伴放在追求利润之前,才会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客户认可度,才会拥有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
在利益面临坚持原则,积极承担责任,才可赢得信任和支持,在商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当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企业上上下下陷入逐利为唯一目标时,企业的管理机制是无法真正建立起来,追求客户满意度的口号形同虚设,企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员工也会往往迷失在利益的得失中:对个人有利的事做,能体现销售业绩的会有人去抢;没有短期利益的事,如培训、文档、管理流程则没人做,或者敷衍了事做个样子。企业吸引不到有追求的优秀人才,员工也容易失去提升的动力得过且过,企业也会不具备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支持度。当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对企业的独特价值和竞争优势时,企业反而赚不到大钱。这样的企业是在鸡蛋上垒财富。
有的企业家说:我不关心什么企业愿景、管理流程、组织建设、创新、研发体系之类的,华为搞得太复杂,我愿意出最高的价钱买优秀人才,那个人帮我摆平搞定事情就行。最好这个人什么都能帮我搞定!
我经常谈一个观点:华为是一家持续三十年高速增长的企业,持续三十年赚钱的企业,是一家长期高速发展和长期赚钱的企业。但是如果截取五年,或十年的时间,我在咨询过程中也发现:有的企业五年做到一百亿,十年成就五百亿。但很可惜,这些企业之后都没有在过去业绩上立稳,很快进入衰退。
华为不是机会主义者,华为过去三十年从90年起一个很小的创业公司就开始骋请咨询顾问,帮助搭建管理体系,直到今天华为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企业,仍然在大量骋请咨询顾问,帮助在各个细节上优化管理。
事实证明,企业领导者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短期业绩—季度年度目标的实现,只关注个别人才,忽视对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不重视对组织整体的投资,往往这样的企业的发展是不稳定的。企业今天对管理体系,对组织整体的投资和优化,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虽然任正非经常谈华为离关门只有一步,但是华为却是发展最稳健企业的原因:华为首先关注组织的健康发展,然后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业绩提升。
将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忽略不计,只谈短期业绩实现,事实证明:这样的企业往往没有长期业绩。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目睹了多少家企业多少位首富的大起大落。
而那些不注视组织的建设,只注重去重金购买个别人才的企业,如过去两年高调各种精英加盟仍然后近期出现大量问题的某企业。由于整个企业缺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整个组织地健康运营,就算拥有梅西这样超一流的球星,也难以发挥出曾经的水平。
过去十年,我到过百家中国中小企业,帮助找问题搭建管理体系,经过咨询后建立起健康的创新管理体系和创新组织的企业,比咨询前业绩有大幅的提升。
只有整个企业管理体系和组织健康,只有建立起整个企业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组织,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像华为一样拥有可持续地发展绩效。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人才资源其实是差不多的,很多曾是同班同学的,有的去了华为有的去了其他企业,曾经比华为更大看上去更好的企业。但是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结果企业经营的结果相差很远。这个差距是管理体系造成的,而不是简单的人才结构造成的。很多企业精英一大把,但是绩效差很远。华为打败其国外竞争对手的国际一流的产品,其创造者其实并不是像其国外竞争对手拥有的硅谷顶级人才,而大量是国内刚毕业学生,甚至早期还有大量实习的学生。
准确地说,华为打败竞争对手的不是某个产品,也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其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研发和创新体系。
那些不勇于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长期竞争力,花时间和成本去建设与时俱进管理体系,和为着组织的健康做投资的企业家,往往很快面临突出其来的困境。原因是行业变化很快,企业原来赖以成功的因素和人,容易很快落后。
全世界经济增长都在放缓,企业发展面临种种威胁,导致高管频繁更迭。2015年,全球CEO离职率创下了接近17%的新高,过去几年内超过五分之一的离职CEO是被解雇的。
管理是一门科学,而非可有可无的摆设。外部环境企业的高速增长对CEO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间,由关注细节到关注企业的战略、人才和组织机制;由关注执行力到关注培养团队。
作者:张利华
张利华,《华为研发》作者,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组顾问;研发管理&产品创新&薪酬股权激励&业绩提升咨询专家:zhanglihua96@163.com。十年帮助上百家中国企业完善管理、快速发展。 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构成:前华为人高管及美国商学院终生教授、硅谷高管等,致力于帮助广大中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像华为一样卓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