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任正非代表华为汇报发言,内容震惊全国。
任正非谈到: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任正非也同时谈到华为面临的迷茫: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不过,令人振奋地是任正非在报告中明确谈到未来五年华为的发展目标:我们胸有成竹地在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
1500亿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呢?9750亿,接近一万亿。
2015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61979.6亿美元,中国是103856.6亿美元,华为2015年年销售收入608亿美元,
即,在华为2015年608亿美元年收入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未来五年还要产生新增9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空间。
2015年华为终端实现220亿美元年收入,2016年目标是300亿美元,而按任正非2016年初的公开指示,未来五年华为终端要实现年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看来,华为五年后新增的900亿美元新盘子,其中780亿美元要来自于消费者业务。
220*1.36*1.36*1.36*1.36*1.36=
1024亿美元,只要华为消费者业务保持每年增长36%以上,这个到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年收入1000亿美元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5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长73%!
大头任务被华为消费者业务领走了,余下220亿美元的新增再看运营商和企业网业务。
2015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达到358亿美元,如果每年保持10%的低速度增长。
358*1.10*1.10*1.10*1.10*1.10 =
仅消费者 运营商的增长,就已能完成任正非提的2020年华为实现1500亿美元的年收入目标。
2015年华为企业网业务达到43亿美元增长44%,如果未来保持30%的增长,则:
43*1.3*1.3*1.3*1.3*1.3= 160亿美元
相比2015年新增年收入117亿美元。
这样算来,华为2020年实现1500亿美元的年收入目标关键看消费者业务能否持续保持36%以上的年增速。
那么对于消费者业务,五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是否过高呢?
2015年苹果的销售收入为2340亿美元,利润537亿美元。
2015年全年智能手机销量为14亿部,同比增长12%。三星电子全年销量为3.19亿部,苹果为2.31亿部,市场份额分别为22.2%和16.1%。排行第三的是华为,第四季度销量为3260万部,全年总销量为1.07亿部。
即从数量上看,2015年三星的销售手机数是华为的两倍,苹果是一倍。
华为手机2016年出货目标是1.4亿部,这个目标可期。
2015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智能手机和其它消费产品的收入大增73%,中国、欧洲和拉美市场销售强劲。2015年是具有重大意义和分水岭的一年。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就算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了2020年10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离苹果和三星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华为手机稳坐全球第三,这个市场地位已无人可挑战,手机市场只有谁是第四的悬念。
4月29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2016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3.349亿台,同比微增0.2%,创有史以来最低增幅,表明发达国家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虽然三星仍继续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超过了位列第二、三位的苹
果公司和华为的出货量之和,但是整体市场上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4.6%小幅下降至24.5%。继续承下下滑趋势,几年前三星还控制着三分之一的市场。
苹果iphone销售量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6.3%。4月27日苹果发布的2016第一季度财报,是苹果13年以来交出的最差成绩
单,营收同比13年来首次下滑,净利润同比大跌23%!业绩公布后,当天苹果股价瞬间暴跌逾8%,1小时蒸发近475亿美元,相当于2600多亿元人民
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去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为98件!据估算苹果每年至少向华为支付数亿美元的专利费。据了解,华为2015年共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
按IDC公布的一季度的数据,华为手机相比去年实现了58.4%的大幅增长,一季度的出货量达到2750万支。按此开门红的数据,华为全年实现1.4亿的出货目标可期.。
按以上增速预测,最迟到2017年一季度,华为消费者业务在华为整体业务收入版块中会超过华为成立20年来的主营业务—运营商业务,华为和苹果一样将是一
家以智能手机为标签而不再以网络设备为标签的企业。而到了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将有望一倍于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万亿人民币销售基业无可动摇的主航
道。
按以上分析,华为2020年实现万亿人民币销售收入,还是保守估计。
1987年底华为刚成立时只有五个人,两万元注册资金。早期华为以代理香港用户小交换机谋生,1992年战略转型到以运营商市场为主,其后又经历过从固定
网络销售为主转型为移动设备销售为主,2008年华为移动网络解决方案全球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占华为总体销售的43%,成为最主要的产品线。2015
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220亿,在全公司销售收入中超过1/3而成为事实上的主航道,预计2017年一季度将成为华为公司最主要的产品业务。
过去二十八年,华为的不断高速发展来自不断地自我颠覆自我更新,新市场和新产品的高速增长,疆土的不断扩展带动华为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这背后的成功要素,管理至关重要。
创始人任正非不是天才,事实上华为内部也少有天才级的人物。美国的科技公司里往往创始人本人就是技术天才,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沃兹本身是生长于硅
谷的技术天才,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兹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则是斯坦福大学少有的数学天才
编程高 手。任正非既不会编程,不是高大上的程序员,也不会焊板子,不会电路设计,更不是数学或物理学家。
华为的成功来源于通过有效高效的管理体系速度聚焦起创始人所不能及的优秀人才,再通过优秀人才的团队奋斗,实现所谓个人天才也不能及的技术高度。
华为建设有效和高效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大量外骋管理咨询顾问是其重要的成功经验。人很难看到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外部顾问的视角可以客观而冷峻,在整个组织问题诊断和迅速建立新的管理体系过程中起到靠企业自我更新而无法达到的作用。
乔布斯去世一个月,任正非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文。在里面任正非回顾了创业二十多年,企业不断涌现各种问题多次面临危机,创业过程中太多超越自己能
力和经验的地方,他甚至曾整夜睡不着,流泪,甚至得了忧郁症。是外部的管理咨询顾问,帮助建立起大量的管理体系,而平息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内部的种种争议和
耗散,让任正非本人从不懂管理到能依靠管理体系驾驭这样一个超常规发展的企业。
2014年任正非首次规模邀请国内记者到华为总部基地参加蓝血十杰的表彰大会。所谓蓝血十杰,就是指在华为建立各种管理体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程建设者,
是的,他们不是软件工程师,也不是硬件工程师,就是流程建设的工程师。而任正非的办公室周围长年是咨询顾问的办公室,从九十年代初华为很小的时候(不到一
个亿年销售额)就开始骋请外部咨询顾问(本文插图为90年代初任正非与五位咨询顾问一同散步讨论问题),直到此刻华为已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全世界
学习的楷模时,华为仍然每年大量骋请咨询顾问,不断地请顾问挑毛病、帮助完善管理。
华为有多少种类的管理体系?全世界智商最高的职位是管理咨询顾问,管理咨询顾问能创造出多少种优秀的管理体系,华为就上了多少种。这些优秀的管理体系,帮助华为吸引了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加盟,更重要的是让17万优秀人才能每一天井然有序地围绕企业的目标『力出一孔』!
每当你看到一位世界级的运动员有上佳表现时,都不要忘了,运动员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教练。并不是说教练要比运动员在运动项目上更为精通,实际上,这种情况极少。但是教练有其优势:他们懂得观察运动员的表现,并告诉运动员如何做得更好。
任正非显然是深知此道,在其他科技公司还在满大街找下一位乔布斯,或者依靠天才级人物来带动企业发展时,华为每年却可以大规模地引入平庸的人才,让其在华
为的各种管理体系的帮助下学会正确而快速地做事技能和方法,在一线技术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所以,华为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外部咨询顾问建立最优
秀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吸引和迅速培养人才。华为不需要乔布斯,也不依赖于某位天才大腕,事实上华为历史上高管队伍不断更新换血,平均每五年换一个梯队,
但是华为仍然持续高速发展。
这是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公开宣布胸有成竹实现一万亿年销售目标的真正原因。
有很多的企业家也乐衷于在人民大会堂高调宣传个目标,导致人民大会堂的租金一直很高。可惜实现者寥寥。他们与华为的差距表面上是市场产品技术的差距,更层
次的是人才的差距:聚不起人才也留不住人才,更不用说快速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而本质上的差距,是多数中国企业家无法像任正非一样通过大量引入外部咨询顾
问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造大量优秀人才的良性循环。这是指数级的差距!这是华为超越各种神一样的竞争对手,而进入无人能跟随的无
人区的原因。
张利华,《华为研发》作者,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组顾问。研发管理&产品创新&薪酬股权激
励&业绩提升咨询专家:zhanglihua96@163.com,十年帮助上百家中国企业完善管理、快速发展。
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构成:前华为人高管及美国商学院终生教授、硅谷高管等,致力于帮助广大中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像华为一样卓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