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超演——聊聊演说中的“速成”技巧

(2014-05-06 11:14:58)
标签:

奥巴马

风格

综艺节目

演说

娱乐

我以为,以如今传媒科技的灌输力,综艺节目挟之以凌观众之耳目,若是仍只拿收视率作为指标,未免太过无趣了。一档好的综艺节目,不仅要有好的收视效果,曲终人散也需得影响社会一时之风气,方才不愧现代媒体传播力量的赫赫之威。

 

如今超演第二季播出已经到了第五集,除了每日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讨论之外,我发现身边就有越来越多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开始讨论关于演讲的话题,甚至也很有几位跃跃欲试,想觅得一个机会展展身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超演的影响,开始关心演讲的艺术,开始有志于提高说话的功夫。除了甚感吾道之不孤,我也希望能尽我所能多分享一些演讲知识帮助大家解答一些研习演讲术的困惑。譬如这样一个问题,相信就是很多朋友很感兴趣的,这就是“演讲这个东西,有没有一些速成之法呢?”

 

答案或许可以说是有的。虽然和其他学问一样,演讲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但是演讲也确实存在一些重点和关窍,使得一般人只需重点研习,就可以快速提高演讲的实力。老规矩,我们不妨还是边点评本期的选手,边来给大家说说这些关键节点。

 

顿挫,中文演说之美的关键

 

“抑扬顿挫”,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它表达的是一种诵读上的技巧,而这种技巧是中文这种语言所独有的魅力之一。在本期超演舞台上,来了一位叫邱晨的选手,可能给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演讲者的好处,用导师的话讲,她就是个“嘴皮子很溜”的姑娘。可以说她不仅演讲的内容组织出色,在演讲口语的表达技巧上也十分出众。很多观众下意识地会把这种出色,和邱晨国际大专辩论会专业辩手的经历联系起来。但是我要说的是,邱晨这种良好的口语感觉,其实并非只辩手独有,而是一种人人都可练就的

 

“顿挫”功夫。

 

我们要知道,汉语是一门十分特别的语言,它的口语特色之一就是“独体单音”。中文说花、说鸟、说鱼、说虫,一个音节,一个表达;而类似英语这样的拼音语言就得说Insect,一组音节一个表达。音节的搭配轻重音的起伏带来丰富的组合和变化,这使得西方演讲术无需太过专门的去考虑“顿挫”这个概念。但单体单音的汉语则不同,因为我们的变化相对较少,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了追求韵律和节奏的口语审美观,这样特点也塑造了我们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文化,二二,二三,二二三的顿挫变化,构成了四言、五言、七言的中国律诗之美,强调抑扬的表达成就了中国歌赋之妙。是以,中文演说的口语美感实则就是来自于顿挫和节奏。

 

因为掌握了“顿挫”,邱晨一开口就能让观众不由自主“听她说”。同样也因为掌握了顿挫的技巧,本期另一位选手戒毒志愿者吴荣,她的演说内容组织虽然比之邱晨略有差距,但同样也能抓住了观众的耳朵。可以这么说,顿挫,是专为有志于演说的中文演说家预留的一个窍门。对于中文演说者来说,掌握“顿挫”,实则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我们“说话”功夫的最好方式。

 

语气,抓住观众的要诀

 

“语气”,往往在生活中被我们等同于了口气,但实际上,语气的作用要大的多,尤其是对于中文演讲来说,语气的修炼,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叔湘先生在《中文文法要略》中讲过,真正的“语气”是包含意和势两个层面的,所谓意是对于限制词的使用,而势则是给相同的语句赋予不同意义的方式。两者合起来就是语气。在本期超演里头有两位选手,可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气的含义和作用,他们分别是艾滋病患者张锦雄和梦想实现家李圣堂。从演说的内容来看,张锦雄的演说主题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来讲,都是要胜过李圣堂的。但是论及具体的演说效果,李圣堂就明显要强过张锦雄,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语气”的功夫。张锦雄先生演说的“语气”功夫不够,不仅在于他的方言习惯,使得他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语势”,更重要的是他在语句的连接和限制词选择上过于粗糙草率,没有办法很好的取得“语气”的效果。

 

事实上,除了普通演说者,当代就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演说“语气”大师,他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听过奥巴马演讲人都能够感受到奥巴马演讲中的语言力量以及振奋人心的效果,这种演讲本领难得是天赋异秉么?当然不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奥巴马的演讲就会发现,对“语气”中“意”的正确运用,是奥巴马的秘诀之一。奥巴马极好并列结构连词,“initiative and enterprise”、“passion and dedication”、“security and dignity”、“effort and determination”等等都是他十分酷爱并且反复出现在他演讲中的内容。他也异常喜好类似““We,the people”这类的首语复用模式。正是这些“语气”习惯构成了奥巴马的演说风格和演说效果。是以,从“语气”入手去锤炼和提升我们的演讲功夫,也是一种改变我们演讲的终南捷径。

 

当然了,这里说到语气和顿挫,并不是让大家对于演讲的钻研止步于此。演讲和说话的学问博大精深,不管是顿挫还是语气,终不过是在教材上圈下的重点,你可以用来以点带面,引导对于演讲术的深入研究。但且不可以点“盖”面,以为演讲之道技止此尔。毕竟若仅停步于“水阔云多客到稀”,我们又如何觅得“百花深处一僧归”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