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氏源流

(2022-05-11 14:25:49)

汪氏(1世—45世)总世系谱

. 脉 索 引

黄帝,姓公孙,名伯荼,字轩辕,启昆长子(一谓少典之子,疑似为错)。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癸丑(约公元前2708年),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长于姬水改为姬姓,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始为部族首领,后为联盟领袖,三皇后朝,五帝之首,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十二岁嗣位,始建黄帝元年甲子(约公元前2697年),在位一百年,逝于黄帝100年癸卯(约公元前2598年),享年一百一十一岁,葬桥山(今陕西黄陵)。

后稷,姓姬名弃,远古农业先师,夏前重臣,后为部族首领,早周始祖;黄帝第六代孙,元嚣、少昊、蟜极、帝喾之后,是夏朝初期首位帝王兼治水先师即姬禹的叔祖;公元前约2530 ── 2450年。

文王,姓姬名昌,商纣王授为西伯侯,商末哲学家,西周始祖;黄帝第四十四代、后稷第三十九代孙,嫠玺、叔均、叔望、叔重、叔农、叔辛、不窋、鞠陶、侯亚、昭臣、季坚、叔壬、启封、昆伯、公刘、施徳、行仁、庆节、皇仆、差佛、毁喻、公非、辟方、高圉、夷侯、侯牟、侯旅、亚圉、景伯、云都、木公、祖绀、公叔、诸盩、太公、太王、季王之后。公元前1060年起兵伐纣,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纣后建立西周王朝,武王奉侯父为文王,以天子之礼葬之。据传有九十九子,次子姬发即武王,四子姬旦即周公。公元前约1130 ── 1050年。

周公,姓姬名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弟,成王叔,公元前1060年封占古鲁国(今河南鲁山县)。公元前1046年任西周丞相,杰出政治家;佐武王、扶成王、代政、平乱、创典制、立宗法、封诸侯,皆建殊功,为华夏文明之远祖,成王以天子之礼葬之;公元前约1090 ── 1000年。

鲁公,姓姬名伯禽,周公长子。公元前1046年灭纣建周后,领兵东征徐、奄等前纣十七盟国,讨平后封驻奄地(今山东曲阜),公元前1043年受周成王始封为鲁国公(西周最重要的诸侯国国王,此时的鲁国由河南的鲁山县一直往东并扩张,由河南中、东部,至山东西中南大半),在位46年;有子二,后世公爵之位直传长子、长孙及后代长者或胞弟世袭;约生于公元前1065年,前998年卒。

成公,姓姬名黑肱,鲁公第十三代孙,是炀公、魏公、献公、武公、孝公、惠公、桓公、庄公、僖公、文公、宣公之后,公元前591年袭位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次年改元,在位18年;约生于公元前620年,前573年卒。

汪侯,姓姬名汪,系黄帝第五十九代嫡传,周文王第十六代孙,鲁成公黑肱之次子,鲁襄公姬午之胞弟,公元前552年受襄公封为颍川侯;生卒于公元前573 ── 5XX年。姬汪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有纹,左似水右似王,合而为汪,遂以为名。

.  世 系 谱

01世 ,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庶子,二夫人姒氏所生,因大夫人姜氏未育,襄公午亦为庶出,故汪即次子也。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简王十三年亦即鲁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长于敦敏值功于鲁,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封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颍水得名,秦置颍川郡的前身,辖境主以颍河流域,辐射约今河南禹州、太康、许昌、长葛、登封、尉氏、平顶山、叶县、宝丰东、郾城西、新密南、舞阳北,治阳翟即今禹州市,隋唐后改治许昌),封为颍川侯,亦号颍川汪侯。 夫人王氏 ── 大夫王珣之女。生子一 ── 挺。公与夫人殁后同葬颍川城(著名夏都)南(禹州南)三十八里伏龙山,坐坎面离(坐北朝南,背靠颍川面向太康),即晋初陈郡阳夏太康西乡靖仁里。

02世 挺,字文质,汪侯之子。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年),仕周至司谏。 妣郑氏 ── 郑君约之女(一曰许氏女);生子二 ── 诵、芒;公殁葬洛阳(豫)牛耳山。

03世 诵,字元通,号志道,挺公长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即鲁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 年)仕周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或封邑鲁之城平阳(后曰东平阳,今新泰市)。妣柳氏 ──(冀)河间柳怀之女,生子三 ── 钺、铨、锜。合葬平阳鄯乡武丘。 诵公实为汪氏肇姓之祖,本姓姬。按当时的王、公族规,公子公孙三代后不可延续公族之姓,别姓有多种途径,可封赐、可采邑、亦可自选报准
。诵公依后者,因觉祖名由来神祥而引以姓汪,故奉颍川汪侯为汪氏鼻祖。

本汪氏在唐朝前期盛于新安江流域谓之“郡望新安”,唐朝中期盛于河西走廊被封于“河西汪氏”。宋代诏编全国经典《百家姓》,凡姓皆标郡望,新安与河西两地显然不能代表汪氏全体。于事,我汪氏宋代先贤们议定:汪氏郡望应总为平阳,平阳郡始此。古有十七地谓之平阳,久考确认公之采邑并汪氏郡望为鲁之城平阳,而非晋之都平阳,亦非鲁之南平阳和西平阳,理由有三:其一,在当时惟有城平阳已名之而属鲁国,且鲁曾尝试建都如此;其二,诵公实为汪氏别姓始祖,而此前几乎没有分脉,以诵公封地为郡望可一统盖之;其三,汪氏出自鲁国公室,泰山是为鲁邦之望,则平阳可作汪氏之望,宜也。
03世 芒,挺公次子,其他资料俱缺。芒是否与兄诵同期改为汪姓?有无后裔,是否姓汪?是否有修编并续著宗谱?他与“汪芒之后”的渊源传说有无关联?悬念、无考,遗憾!

04世 钺,字智宾,诵公长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敬王十二年即鲁定公二年癸巳(公元前508年),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 年)仕鲁至公族大夫(上等爵位),封陈郡侯(豫),居洛阳。妣钟氏 ── 颍川钟思恭之女,生子一 ── 嵩;继妣王氏,生子三── 汶、洙、郁。四子郁出绍三弟锜为嗣。
04世 铨,诵公次子,仕鲁至司马。其他资料俱缺。
04世 锜,诵公三子。19岁为鲁齐两国之战亡于郎(地名),即孔子颂扬的春秋杰出的少年民族英烈。立子一 ── 郁,系长兄钺之四子为嗣。

 

05世 嵩,字子高,钺公长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周贞定王二年癸未(公元前467年),周威烈王一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仕鲁至中大夫(中等爵位,仕居应在豫)。妣江氏 ── 济阳(豫/ 又曰姜氏),生子一 ── 建。嵩公因功受诏,修谱上表。
05世 汶,钺公次子,其他资料俱缺。
05世 洙,钺公三子,其他资料俱缺。
05世 郁,锜公立子,系钺公四子承祧。其他资料俱缺。

06世 建,字君行,嵩公之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威烈王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周显王六年戊午(公元前363年)仕鲁至左中郎将(宫廷左卫军统领,仕居应在鲁)。妣萧氏 ── 兰陵(鲁)萧亮之女,生子一 ── 考。

07世 考,字公绩,建公之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仕鲁至司马(将军下的军政统领,仕居应在晋)。妣叶氏 ── 太原(晋)叶恺之女,生子一 ── 欣。

08世 欣,字仁悦(一曰子悦),考公之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秦国。 生于周赧王一年丁未(公元前314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仕鲁至彭城戌主(徐州,卫戌军统领),以备兵抗楚,次年楚顷襄王伐鲁攻占徐州,又五年楚灭鲁。公认定能困楚者莫若秦,故举家投奔秦国,誓报灭鲁之仇。享年六十四岁,妣姜氏── 天水(陇)姜俭之女,生子一── 永。

09世 永,字子长,欣公之子。史属战国/秦国。生周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秦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仕秦至左监门,子承父志蓄势抗楚(仕居应在陇、陕)。妣李氏 ── 舍人(达公贵族之近亲)李超之女,生子一── 陈。

10世 陈,字宇梁,永公之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仕秦至中郎将,助大秦灭六国,征战建功(仕居应在陕、豫)。妣袁氏── 陈郡(豫淮阳)袁义方之女,生子二 ── 量、良。公殁葬长安左冯翊。

11世 量,陈公长子,仕秦至彻侯(最高爵位),后世居长安。其他资料俱缺。
11世 良,字文贤,陈公次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秦二世二年癸巳(公元前208年)仕秦至中郎将仕居地应在陕、陇)。妣沈氏── 吴兴(浙)沈文之女,生子一── 猛。

12世 猛,字君烈,良公之子。史属西汉。生于秦王政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仕汉至中军司马,再仕至沛郡守(皖相县)。妣吕氏── 范阳(冀,一曰济阴)吕迟之女,生子二 ── 胜、拔。

13世 胜,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仕汉至丞相王陵府长史(西安),再仕颍川(豫东)郡守,又封容城(冀保定)侯。妣李氏 ── 彭城(徐州)戌主李温之女,生子三 ── 理、重、泰。
13世 拔,猛公次子,迁居北地。其他资料俱缺。

 

14世 理,字仲长,胜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仕汉至清河令(冀)。妣吴氏 ── 琅邪(鲁)吴达之女,生子二 ── 坚、婴。
14世 重,胜公次子,仕居颍川。其他资料俱缺。
14世 泰,胜公三子,仕居宜阳(洛阳)、汴梁(开封)。其他资料俱缺。

 

15世 坚,理公长子,仕居清河(冀保定一带)。其他资料俱缺。
15世 婴,字子雅,理公次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一年壬戌(公元前179年),汉景帝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仕汉至冯翊(西安西)长史, 再仕伏波将军。妣陈氏── 颍川(豫东)陈度之女,生子一 ── 晃。

 

16世 晃,字文明,婴公之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戌申(公元前133年)仕汉北征至中郎将(仕居应在陕、鲁等)。妣王氏 ── 琅邪(鲁)御史王评之女,生子一 ── 性。

17世 性,字公静,晃公之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仕汉至北征中军司马,后为淮阴(苏)令(仕居应在陕晋冀)。妣杜氏 ──河北杜陵之女,子一 ── 进。

18世 进,字元涉,性公之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仕汉至护军司马(仕居应在陕)。妣李氏 ── 始平(陕中)李则通之女,生子三── 达、将、勘。

19世 达,字子通,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昭帝始元三年丁酉(公元前84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仕汉至中郎将(仕居应在陕、皖)。妣夏氏 ── 谯郡(皖北)夏汉宗之女,生子三── 雅、悊、卞。
19世 将,进公次子,其他各项资料俱缺。
19世 勘,进公三子,仕居扶风(陕西)。其他资料俱缺。

 

20世 雅,字景儒,达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 (公元前31年) 仕汉至猃狁(凶奴,陕北、陇北、蒙西)戌主,再仕清河(冀南、鲁北)太守。妣徐氏 ── 广陵主簿徐宗彦之女,生子一 ── 勇。
20世 悊,达公次子,其他各项资料俱缺。
20世 卞,达公三子,仕居淮阴(江苏)。其他资料俱缺。

 

21世 勇,字伯州,雅公之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元帝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仕汉至广武将军(仕居应在豫),妣许氏 ── 陈郡(豫)太守许陵公女,生子一 ── 言。

22世 言,字公辩,勇公之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汉成帝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新王莽天凤元年甲戌(公元14年)新授广武将军不就,新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从汉授武锋将军,讨王莽有功,任武城(鲁、豫、陕?仕居在陕、鲁)太守。 妣张氏──清河(冀南)太守张荣之女,生子一 ── 高。殁葬右扶风(西安西北)茂林马邑山。

23世 高,字元升,言公之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西汉孺子居摄三年戊辰(公元8年),东汉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凶奴侵犯,在天水、上党、武陵、五溪等地抗战中,英勇善战,累建功勋,赞为猛烈将军,授北塞戌主(仕居应在陇西)。妣薛氏 ── 彭城(徐州)薛宏之女,生子三 ── 洪、澄、浍。

24世 洪,高公长子,仕居河西(甘肃)。其他资料俱缺。
24世 澄,字仕清,高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己丑(公元29年),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取武略进士,仕征北军司马(仕居应在陇西)。妣河内(豫)荀氏,生子一 ── 珍。
24世 浍,高公三子,仕居广平(今河北)。其他资料俱缺。

 

25世 珍,字子玩,澄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07年)以父勋仕沛郡(皖北、苏北及豫东)长史,后升沛郡侍郎(应居皖北)。妣宋氏 ── 沛郡宋昱之女,生子一 ── 云。

26世 云,字元汉,珍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汉顺帝永建元年丙寅(公元126年)父殁后仕汉至(京)渔阳太守,鲜卑犯边,久战无援终阵亡,享年五十七岁,妣袁氏── 许县(豫)祭酒(最高学位)袁昙之女,生子一 ── 讬。

27世 讬,字伯寄,云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汉恒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仕汉至嘉平(四川)县令。妣胡氏 ── 太阳(四川)县令胡进之女,生子一 ── 顗。

28世 顗,字子始,讬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壬子(公元112年),以孝廉献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仕汉至太子洗马。妣胡氏── 胡公贡之女,生子一 ── 广。

29世 广,字元洪,顗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公元131年),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仕汉,破黄巾军乱有大功,封中郎将(仕居应在陇)。妣贺氏 ──(陇西)武都贺韬之女,生子一 ── 平。

30世 平,字衡甫,广公之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己巳(公元189年)讨董卓任徐州行军司马, 妣陈氏 ── 颍川参军陈通之女, 生子二 ── 文朂、文和。

 

31世 文朂,平公长子,居会稽,立子一 ── 超,系弟文和次

31世 文和,字君睦,平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乱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令(今浙江绍),遂居会稽。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部平黟、歙二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今屯溪)、休阳(今休宁)六县立新都郡(含浙西、皖南),又举家迁居歙县。遂整撰史料,续修宗谱。妣富春(浙富阳)孙氏,生子二 ── 轸、超。次子超出继兄文朂为嗣。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九里邵石山。后世尊其为江南始祖。

32世 轸,字公车,文和公长子。史历东汉/三国。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壬辰(公元212年),破黄巾贼于故鄣(鄣郡治所,今浙江安吉西北),为弭寇将军、故鄣令。妣历阳(晥和县)李氏 ── 李期之女,生子四 ── 澈、远、徐、万春。葬新都郡前都督山。
   其碑铭曰: 帝喾之胤,姬旦之苗;股肱周室,羽翼鲁朝;源长派远,金声玉条;文波浩瀚,笔海迢遥;烹鲜驯雉,制锦沉巫;既宰他邑,亦赞松榆;燕辞城郭,雁至衔庐;屡华廷槿,匝固荒芜;十年迅速,七尺斯须;茔来元武,兆示青乌;宗支不昧,万载无渝。

32世 超,文勗公立子,系文和公次承祧,世居会稽。其他资料俱缺。

33世 澈,字子明,轸公长子。史历三国/吴国。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因累建功绩,吴大帝赤乌元年戊午(公元238年)仕吴至湘都郡太守;后封新都(浙西、皖南)候,居黎阳(屯溪)。妣始新(浙西)方氏── 方信之女,生子三 ── 授、守、谦。葬歙郡(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

33世 远,轸公次子,迁南陵(皖东)。其他资料俱缺。
33世 徐,轸公三子,迁庐江(皖中)。其他资料俱缺。
33世 万春,轸公四子,任庐江郡守(皖中),居庐江。其他资料俱缺。

34世 授,字元德,澈公长子。史历三国/西晋。生于吴大帝黄龙二年庚戌(公元230年),吴大帝太元元年辛未(公元251年),仕吴至射击校尉,宝鼎三年戊子(公元268年),授右将军,仕陈留太守(开封东南)。妣余氏── 新定丞余通福之女,生子四── 翊、解、演、旭。迁居遂安(浙西),葬邵石山。汪余方胡为当时新都郡四大姓。
34世 守,澈公次子。居湘东。其他资料俱缺。
34世 谦,澈公三子。任豫章(江西锦江流域)郡丞(副郡守),遂居饶州(江西上饶)浮梁县(景德镇南)。

35世 翊,授公长子,任海阳令(皖休宁),居海阳。其他资料俱缺。
35世 解,授公次子,任庐江郡守(皖中),居庐江。其他资料俱缺。
35世 演,字德敷,授公三子。史属三国/西晋。生于吴末帝甘露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晋惠帝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公元294 年)夏,因洪水暴涨,原遂安故居被毁,故迁居遂安(浙西)城北。妣王氏,生子二──操、道献。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
35世 旭,授公四子。先仕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任护军司马、丹阳太守、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晋成帝咸康二年丙午(公元336年),诏索诸姓宗谱,旭公续修谱牒奉表,居宣城。他项不详。

36世 操,演公长子,扬州江都令,生子一 ── 文群。其他资料缺。
36 文群,操公之子,其他各项资料俱缺。
36世 道献,字君奉,演公次子。史历西晋/东晋。新安始祖。生于东晋武帝太康九年戊申(公元288年),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仕晋至歙县令,遂居歙县,妣胡氏,生子二 ── 恭、威。公卒葬歙郡城东八里吴清山。

37世 恭,字伯敬(一曰敬伯),道献公长子。史历西晋/东晋。 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壬申(公元312年),东晋穆帝升平元年丁巳(公元357年),仕晋至除寇将军。生性清高廉洁,不尚财物,居帷书史充栋。居歙南,妣胡氏,生子一 ── 统。享年八十七岁,葬歙县向杲山。 梁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建向杲院。

37世 威,道献公次子,生子一 ── 绪,繁衍至北野灵村、辇村、乌聊琶村诸支脉。其他资料缺。

38世 统,字容之,恭公独子。史属东晋/武帝。生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丁未(公元347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元年辛卯(公元391年)仕东晋至宁远将军(晋制五品)。妣程氏,生子一 ── 元爽。享年六十五岁,葬向杲山。

38世 绪,威公之子,生子一 ── 元奭,其他资料缺。

39世 元爽,字克明,统公独子。史历东晋/南北朝/宋国。生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公元374年),宋武帝永初六年甲申(公元420年),仕宋至富春(今浙江富阳)令。享年七十八岁,妣程氏,生子一 ── 叔举。文学著名,葬乌聊山(休宁庙山)。

39世 元奭,绪公之子,生子一 ── 叔学,其他资料缺。

40世 叔举,字鹏远,元爽公独子。史属南北朝/宋国。生于宋武帝永初元年甲申(公元420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辛丑(公元461年)为护军司马(一曰齐军司马),领兵镇歙后,勇退不仕。妣江氏,生子五 ── 皓、泰、志、聘、霸。享年九十八岁,葬绩溪登岭山白扬坑东山下“将军踏弩”形,今存有司马公祠。 绩溪始祖。

40世 叔学,元奭公之子,其他各项资料俱缺。

41世 皓,叔举公长子,妣X氏,生子一 ── 睦。他项资料缺。

42世 睦,皓公独子,妣X氏,生子一 ── 宝欢。他项资料缺。

43世 宝欢,睦公独子,妣X氏,仕隋至大将军。他项资料缺。

41世 泰,字亨之,叔举公次子。史历南北朝,宋国/齐国/梁国。生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辛丑(459),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500)仕齐征仓曹参军,后不就;后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505),梁欲大举伐魏,授平北大将军,享年六十三岁。娶姚氏,生子五 ── 勋明、然、杰、默、仁。迁居绩溪,葬歙县横品山。因历仕有功,后宋追封基福昭佑侯。

42世 勋明,字智叔,泰公长子。史历南北朝,梁国/陈国。生于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500),陈武帝永定三年己卯(559)仕会稽令。因历仕两朝有功,封戴国公,后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妣许氏,生子三 ── 僧莹、僧湛、僧叔。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560)卒,享年六十一岁,葬歙县云岚山。

43世 僧莹,字伯玉,勋明公长子。史属南北朝/陈国。生于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535),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560),袭封戴国公,任休宁令,三年壬午(562)迁任稷州长史。妣歙西郑氏,生子三 ── 世华、世英、世荣。陈后主祯明二年戊申(588)卒,享年五十四岁。多数谱载于隋大业四年戊辰(608)卒,享年七十四岁。葬歙北云岚山。因仕功显著,后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44世 世华,越国公汪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名为华,僧莹公长子。史历隋朝/唐朝。陈后主至德四年丙午(586)正月十八日子时(十七日午夜,属次日凌晨),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受世家教诲,并受房叔宝欢的器重并授以兵法,自幼酷爱攻书习武,集大智大勇大德大义于一身。公十五岁尽显高大英俊、机智神勇,十八岁以勇侠自居独步各地,十九岁选据新安,纳勇结邦,且气势相当。时逢婺源寇起,不安逐甚,新安郡府遣兵平乱,力不敌寇而败归,郡守无耐公告全境,召兵募将。公二十岁(605)即率众勇士应征,遂即布兵剿寇,一举灭之,因功获任新安州副将。期间郡将张公妒才藏私,多方迫害,终因赏罚不公,激众将士群愤欲反,张公逃之。公二十九岁(614)受众推任州守将,再平回玉乡(休宁西乡)寇乱。 公三十一岁(616),时逢隋末大乱,公受众官兵拥戴自立为新安州刺史,以镇保一方平安。公三十三岁(618),宣州守将起兵来犯,公亲率众将士反击并攻克宣州,宣州守将请降,公纳降并优待。遂毗邻诸州相继过招,斗谋斗勇,终使杭睦婺饶四州守将均感德摄威,一一归顺。至此公已功德日盛,威誉益隆,统领六州(今浙江、安徽及江西三省近半区域),带甲十万。时至中原大乱,南方割据渐多,隋帝已无能控制,以一州刺史统领六州,恐名威不足,若遇外力入侵极易瓦解,六州诸将忧虑以谋,奉请华公立国称王。众望难推,公三十五岁(620)遂定都歙州立吴邦称吴王,并奉隋为正朔(自定性为大隋朝的诸侯国)。 公三十六岁(621),唐王建国已三年余,尽显强盛且德政誉隆,并传为受隋帝禅让为正统,故汪王视唐帝为真命天子,为促华夏一统,遣堂弟铁佛往西京奉表归唐。唐高祖欣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并任歙州刺史。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公四十三岁(628),唐太宗诏授左卫白渠府(今陕西)统军,居西京(今西安),公五十八岁(643 )诏授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今陕西)折卫都尉。公六十岁(645)唐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辅掌朝政,赐五顶花冠、诏一品服与众位夫人。
   唐贞观二十三年己酉(649)三月初三,公病卒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永徽三年(652)诸子护柩回故里,十月二十六日敕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公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安民,忠心护国,徽民讴歌,大朝嘉誉,后代唐王多有加封,宋元明清等后朝大帝亦追封十余次,有“侯公王帝”等各种封号。除汪氏宗祠外,地方民建或少数官建的忠烈庙、汪王庙、越国墓祠等数处,尊为太阳菩萨、汪公菩萨、汪王大帝等,鼎礼奉拜一千二百余年。
   越国公汪华先后共娶五房,首钱氏受宋四封为灵惠助善协顺显应夫人,继钱氏受宋三封为协德辅顺昭惠妃,嵇氏受宋二封为柔则淑惠夫人,庞氏受宋二封为柔肃顺济夫人,张氏受宋二封为柔淑顺德夫人。关于诸夫人的生卒年份、接纳顺序与年份、所生子嗣,都有多种版本,但主流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综合《越国公垂裕录》、《越国公年谱》、《越国公行状》、《通宗世谱》、《江阴合谱》所载:元配钱氏,公未贵时首配,名英,端彦公之女,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源人,至德四年丙午(586)五月十七日丑时生,615年30岁婚,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初二日卯时32岁卒,未育。继配钱氏,名任、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湖州长城光化里人,仁寿元年辛酉(601)八月初九亥时生,622年22岁婚,贞观九年乙未(635)十一月十八日辰时35岁卒,生子三
—— 建、璨、达。三配庞氏,名实,雱公之女,婺州大云乡安期里人,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五月十六日丑时生,624年32岁婚,龙朔二年壬戌(662)二月十一日酉时70岁卒,生子三 ——广、爽、俊。四配嵇氏,名圭,宗沆公之女,饶州白水乡山东里人,开皇十三年癸丑(593)二月二十七日亥时生,625年33岁婚,贞观十五年辛丑(641)七月二十一日子时49岁卒,生子二
—— 逊、逵。五配张氏,名瑾,爕公之女,蓬州伏虞人,贞观元年丁亥(627)四月初七日申时生,644年18岁婚,仪凤二年丁丑(677)十月初九日未时51岁卒,生子一—— 献。

   二,综合《越国公墓祠志》、《通宗世谱》、《越国公小传》、诸多老谱、《越国公汪华》所载:元配钱氏,公未贵时首配,名英,端彦公之女,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源人,586年生,约605年20岁婚,617年32岁卒,生子三 —— 建、璨、达。二配嵇氏,名圭,宗沆公之女,饶州白水乡山东里人,593年生,约610年18岁婚,641年49岁卒,生子二 —— 逊、逵。三配庞氏,名实,雱公之女,婺州大云乡安期里人,593年生,约610年18岁婚,662年70岁卒,生子三 —— 广、爽、俊。四配钱氏,名任、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湖州长城光化里人,601年生,约618年18岁婚,635年35岁卒,未育。五配张氏,名瑾,爕公之女,蓬州伏虞人,627年生,约644年18岁婚,677年51岁卒,生子一 —— 献。

 华公共生子九 ── 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九子皆如父,个个身名显赫。关于九子的生辰年份及日期和所出生母,诸谱亦有多种记载,但其主要亦不外乎上述两种版本。第一种版本虽然全面和详细,但不尽合理。第二种版本虽然更趋合理,但其史料不够详细和全面。因历史悬疑难以考定,故以两种版本并记。笔者追求“合理为上”的原则,以“建公631年晋职、达公630年晋职、爽公644年晋职”推之,倾向于第二种版本,结合多数谱“僧莹公享年七十有四”的记载,便可基本否定“华公三岁亡父八岁亡母”的谬说,亦可合理支持“华公携七子进京”的传说。

45世 达,字德远,华公三子。据《垂裕录》于唐高祖武德八年乙酉(625 )八月二十一日,钱母(名任)生。核考应属正宫钱氏(名英)夫人出,约生于608年。贞观四年庚寅(630年约23岁)配左卫勋府,(XX年)以征贺鲁、龟兹、高昌(这几地多在今新疆境内)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娶葛氏,生子三── 处哲、处惠、处澄。仕居陕西、甘肃,唐高宗永隆元年庚辰(682)卒,享年约七十五岁,葬白渠府(陕)北二十里。历仕巩昌(陇)汪总帅、巩昌卫官指挥使、麟掌陕西都指挥使,唐宋元历封崇善衍佑公、忠应侯、武义王

 

尚田汪氏(46-50世)源流世系:

46  处哲,并州牧,葬县衙街。生子——朂(xu,同勖)

47  朂,尚武则天公主,即大唐附马,葬乳坑。 生子二——子元,子贵。

48  子贵,,和州太守,葬宋村。  生子四——亢、膏、明、成。                                 

 49  膏,清阳县令,葬县后张镇园内。 生子二——戩、泰。

50   ,讳 源,大学士,尚田始祖,葬都东门关,妣闵氏,生子一.護,知府,葬旌川毬场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