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2011-05-10 13:13:08)
标签:

谢玄

广东

淝水之战

贵阳日报

南朝宋诗人

南社古村

杂谈

分类: 驴行天下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东莞南社古村是久闻大名了的,几次来东莞都想去,但一直时间没能凑在一块,终于这次遇上了周末,没有任何犹豫,一早起来就直奔南社而去。因为比较兴奋,走的时候竟然忘记了带证件,没办法,只有想办法进门了。不过,说实话,一般去村落这种比较大的景区,要想进去,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至于什么进去就不多说了……

    进入南社古村,穿越800年明清历史,让我再一次见证广东博大精深的光宗耀祖,叶落归根的宗族文化,这种文化遍布广东省内各地,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把广东在外华侨,在内精英及每个广东人紧紧绑在了一起。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叫古村,怎样才能成名村?魁胆怎样才能成为未来具有侗族典型基因的古村?这也是我常常爱跑古村的原因。古村和名村之所以能被留传下来甚至继续留传下去,最重的的必需具备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文化,一种有延续性的文化,另一方面,名人。前者比后者重要。前一阵子,和在贵阳日报的远白弟讨论魁胆村的时候,他说,魁胆村这两年没有了文化,当时我吓了一跳。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没有了文化,而是以前魁胆村的文化到目前没有了延续性,社会在变革,魁胆村的北侗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殖。这次回乡,这一点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如何来修正魁胆固有的传统文化,包括外在传统吊脚楼,风雨桥等等这些文化元素,值得我们去思考。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回到南社古村上来。村落传统的建筑保持得很完整,现在新增加的建筑也保持着原有的风格风貌,让人步入村子就感觉回到了明清时代。让人遗憾的是,村落里四个水塘的水质太差了。要不村落会更美。

    说起南社,不得不提起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淝水之战,委以谢玄为帅,以少胜多,力挫前秦苻坚百万大军,成为军事佳话。

  谢玄(公元343至388年),字幼度,谢安之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出自谢灵运的大手笔。

  南社,就是谢家血缘家族的宗祠所在!我看了资料,谢家历史上经过多次迁徙,从河南到江浙再到广东,可谓历尽沧桑,目前谢家后人还有8000多人。虽然家族颠沛,但历史上的谢家不愧是一个名门望族,一直出大人才,不但古代谢家显赫,近代也出了不少文举武举,看南社的建筑规模,就知道谢家在华南的势力了。

  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为躲避战乱于1275年迁居南社,时年37岁。

  如今,有800年历史的南社村,不但历来重视教育,还是长寿村,优秀的家族血统可见一斑。目前,南社村被国家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功名碑,一块一个举人或一个进士。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祠堂里供奉的牌位,只是我有点搞不懂,有些牌位是用绸布包起来看不见牌位上供的谁。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小桥流水人家。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门柱雕塑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这个村落水塘两边好多这样子的的祠堂。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古村参观图。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就这水塘的水太脏了,要不倒影效果会更好。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一游。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谢氏大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檀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接,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先村始建时用的香炉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建碑刻。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丰收桥。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看看这幅对联。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南社古村非常宁静,老人、小孩悠然、清闲的聚集在村中池塘边令人羡慕!村中的很多古屋都上了锁,很多文物、牌匾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几乎有“做贼”的冲动。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建筑雕花,可惜相机不行呀,拍不出原有效果。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如入画中。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村里这个影展,把人家费孝通的名字都打错了,实在不应该。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古村。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古村古井古巷。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谢遇齐家庙:清同治4年乙丑科中式第42名进士,后随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回广东后有任两广提督。清光绪27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的谢奇遇而建家庙,该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门前家庙2字是请当时全国有名的书法家陶渲先生所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3年被列为东莞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很奇怪,这家庙的门前狮子跑到梁上去了,而不是在传统的门口地上,谁知道的告一下。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古围墙:始建于明崇祯17年(1644)十月,围墙以夯土或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全长302丈,共有樵楼21座,各有名目,各有楹联。围墙建成后,先后抵御了顺治五年(1648)李万荣等率众7日的围攻和康熙10年(1671)刘进的围攻。现围墙残留数断,樵楼尚村一二。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墙。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村中的古井遍布,直径约0.5米,深度约10--20米,井内青苔遍布,井水清澈,这是几个驴友借了村人的水桶在打水喝,我也借机会饱饮了一通。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村民直接打井水洗东西。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36年(1697距今305年)次年开东门,正式升座,43年加建头门,三进式建筑,宅柱上的石雕和四周的灰雕,可称建筑艺术的精品,至今保存完好。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关帝庙前烧香处,我是第一见着有这种款式烧香的,吊在半空中烧。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祖坟。占地面积确实够大,和建一幢房子的地面积差不多。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村里的小孩子用井水洗衣服。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村里大榕树下。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明字间和金字间布局,以光绪6年(1880)武进士谢汝鏐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公仔书。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将军。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知音。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量衣。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古墙。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如画村落。


南社古村:穿越了800年明清历史的村落(组图)

南社古村介绍:

    南社明清古村落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是南社村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南社村四周绿树成荫、地理位置很好。全村面积6.9平方公里,现籍人口3366人。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1位进士、举人,29位秀才,是茶山一带乃至东莞的一大村庄。
   南社明清古村落现存祠堂达30间(一说25间,未求证),古民居达250间(一说200多间,未求证),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于宋恭帝德佑乙亥元年(1275)定居南社,历明、清近八百年的发展,形成了11万平方米(一说67903平方米,未求证)的古村落。
    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阁楼、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筑中的精品。
    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间和明字间为主,祠堂除谢氏大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则是以2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同时也受潮汕、吴越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实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