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碉楼是对抗匪患的强大武器,《开平县志》卷二十三写道:“非此则牛猪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楼”。在侨民荣归故里之后,一家人斥巨资造一碉楼又是炫耀财富的方式。
马降龙村位于百合镇,该村的碉楼保存完好,堪称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被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员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乡村”。不过,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有点言过其实,不过,马降龙村,应该是中国最早有建筑规划建村的一个村落,村里楼房规划整齐,依山旁水,堪称风水经典宝地。村里的13座碉楼都藏在竹林中,站在碉楼民居前的楼顶远望,可以看到从竹海中这里那里冒出顶的碉楼顶、穹盖、罗马柱,让人想起《卧虎藏龙》里的竹林。其中,该村碉楼最具代表性的是天禄楼。该村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现有村民171户、506人,海外侨胞多于国内人口,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该村80%为侨户。
马降龙村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森森,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村后茂密的竹丛中,掩映着13座碉楼和庐,这些碉楼和庐造型别致,保存完好,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禄楼,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兴建,为典型的众楼。该楼高7层21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当时每到傍晚,集资户男丁均入住楼里以防匪盗,其中六层为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为瞭望亭。登楼环顾,四周景色美不胜收。据记载,1963年、1965年、1968年开平连续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楼得以避难。
碉楼的由来,据历史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马降龙村委会有9个村庄,南靠百足山,北临潭江水,竹木苍翠,繁花似锦,有如世外桃源,绿树丛中,掩映着13座碉楼,它们就是马降龙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中的古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2-7层建筑,结合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艺,中西合璧:有中国硬山顶式,英、德古堡和欧美别墅式等模式;墙体结构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钢筋结构;门窗都用较厚的铁板所造,十分坚固。兴建这种特殊的建筑物完全是由于当时土匪猖獗,洪涝频繁。这些碉楼有私楼和众楼之分,由华侨、港澳同胞或乡民独资兴建的属私楼,集资建造的则是众楼。现在,特别介绍两座众楼:天禄楼和河东楼。
天禄楼座落在永安村东头,法钦黄公祠后侧,是典型的众人楼。楼高27米,共7层,由29户村民合股集资兴建。一至五层为他们的居室,六层是大厅,曾设有“军械房”,七层是瞭望报警塔,安装有探照灯和土炮等。
天禄楼共耗资一万二千多大洋,29户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认购不同的楼层(每层楼的房间股金不同)。如果购房的钱不足,可以以工代款。天禄楼边集资边建造,后来不足之数由旅居悉尼的黄琳德先生垫付,所以第三层房间全归他的亲属。他的祖屋位于南安村6巷6号,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今仍然保护完好。屋里有他与关氏、某氏及其大公子树焯夫妇的彩色画像,有百年历史,极为珍贵。天禄楼建成后的确起到了御敌避灾的作用。抗日时期,村民把值钱的东西送来这里锁上门,然后从二楼一个窗口踏扶梯下地,躲到山里。日寇来到,打不开门,就灰溜溜地走了。一九六三、六五、六八年开平均发生大涝灾,洪水浸过屋顶,天禄楼一楼也进了水,村民纷纷上楼避灾,靠船运送食物接济,安全渡过了这几次灾难。步出碉楼,抬头上望,饱满圆润的“天禄楼”三字在阳光下赫然入目,它是我们开平赤坎书法家关广和书写的。“天禄”表示天降福禄的意思,美好的愿望终于在今天实现了。

这座桥是进村的唯一通道,过了这个桥,就是马降龙村了。

马降龙村的碉楼。

马降龙村的村民楼,都座落在山林里。

这是村里的玄武神位,广东很很迷信,据说香港人更迷信,在广东能祭拜鬼神的神位很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龛。

这是村里的小巷。

村里的民居规划得非常好,看不出这是百年前的建筑吧,现在还在用着,百年前村落建设就规划得这样好,在中国极为少见。

这是村里的大将神位,都建在差不多路中央,不大懂。

这是马降龙村旅游图,进村60块每人。

村里的民居。

这是村道,整个村落几乎被山林和竹林所覆盖,这可能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乡村的理由之一。

竹林掩盖下的碉楼。

村里悠闲的鸡和狗,走在村里,出奇的安静,因为村民不多,进来的旅游客人或许比村人还多些。

这是马降龙村里的碉楼。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村落,很安静,很放松,有与外界隔绝的感觉。

碉楼。

在碉楼天禄楼顶,看马降龙村落,所看到都是房顶,发现没有,百年前村落能规划成这样子,绝对是奇迹。我没感觉马降龙是世界上最美的乡村,但感觉应该是中国最早有建制建筑规划的乡村。

很多民居和碉楼就掩盖在这茫茫竹林里。

再看看百年前的村落。

马降龙村前临潭江,后靠百足山,风水极佳,据说因为建村时,村落离百足山有很宽的一块开阔地,靠山不牢,后来村人就在开阔地里种上竹子,来拉近百足山的距离,另外,竹子也代表靠山之意,把村里的风水就修得更好了。村里,目前80%为侨户,厉害吧?!

这是挑粪去种庄稼的村民。

碉楼前卖纪念品的村民。

村路指路牌。

再看看这村子,马降龙村。

在整理柴禾的村民老太。

留个到此一游照吧。

村民在纺竹具,还有悠闲的大黄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