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黄建新和张国立积极讨论

侯孝贤和黄建新
冯小刚
1月12日下午,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讨论和碰撞,168位来自两岸三地的电影导演终于就艺术创作,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和态势,以及艺术家权益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形成了一份成文的“两岸三地电影导演共同呼吁”,希望以此来引起业界的关注并最终帮助华语电影产业走上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导演黄建新、冯小刚、何平、侯孝贤、陈嘉上和李少红等就这一“呼吁”涉及到的三项基本内容,与前来报道的媒体举行了开放式的讨论和分享。
票房收入破百亿不等于可以盲目乐观
虽然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过100亿,已经被看做是中国电影近七年来告诉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很多行业内的电影工作者和一些资深媒体人士却并没有被表面的数字冲昏头脑,尤其对电影相关主管部门只统计和对外公布票房收入,却对行业的总投入以及盈利情况讳莫如深表示不满,甚至指出因为没办法回收成本,实际上每年绝大部分电影都只能是赔钱。导演谢飞说:“正是由于这样的乐观情绪让整个行业都处于盲目投资的状态中。”在谢飞看来,票房收入超过100亿并不能掩盖这个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实。
但对“中国电影大面积亏损”的指责,导演冯小刚则表示“并不能这么简单的计算”,冯小刚说:“要知道在每年生产的超过500部的电影中间,每个省投资拍摄的主旋律影片有多少?我没有调查不敢说,但是我猜测能占到百分之五十,这些影片可是没有成本回收需求的,这些影片的赔钱就不能和一般的市场机制下的影片拿来一起统计和比较。”
与很多导演对于电影产业现状的忧虑不同,冯小刚对于现实以及远期的发展趋势则抱有比较乐观的看法,“中国电影现在大的环境是走向繁荣的,起码票房收入、电影类型、观影人次都是在增加的,很多人担心这是泡沫,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尤其是前不久提到的关于贴片时间太长的问题,我也不觉得一定要行政的手段干预,市场是完全可以调节的,因为你影院放的广告时间太长,观众就会有反弹情绪,更长的话,就会影响到影院放正片的场次。”
导演吴思远也表示,票房过百亿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说明观众开始重新回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了,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重新起飞的契机”,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很多问题,“演员的缺乏、中小成本电影的放映空间、导演之间的相互帮助”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陈嘉上
吴思远
电影同业需降低不合理人力成本投入
谢飞在分析造成大部分电影票房收入无法回收成本大的诸多原因的时候指出,造成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人力成本上升过快有关。谢飞说,他拍电影的那个年代,对于一部电影的投资来说,人力、制作和器材的资金投入的比例保持在各占三分之一的状态,但是现在的现实是人力成本上升太快,严重挤压了一部电影的制作投入,属于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在此次三地导演的“共同呼吁”中就提到,“呼吁电影在可计算回收的成本内,分配好制作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比例,避免目前不合理的人力成本支出,以保证电影最基本的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
对于这个问题冯小刚同样表示通过市场的手段能够得到最终的解决,完全不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如果有一个投资人把5000万、8000万都给了演员,最后只给电影留下1000万的制作费,造成电影粗制滥造,那么这部电影连同投资人的投入都会一起被观众消灭掉,只要有几次,这个投资人自然就没办法再这么干了,观众会为这个行业消灭掉这些傻X投资人。”
对于谢飞指出的人力成本上涨过快的问题,导演何平表示不能简单一刀切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实际上只有演员和明星的身价在快速且大幅度的增长,其他一线的工作人员不但没有增长太多,反倒显得捉襟见肘。“很多制片人不愿意把钱花在一线生产电影的人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在几个剧组做过几次场工的人最后就能去管理道具,但这样的人其实水平是很有限的,但现实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请好的道具工作人员,还有在很多电影中,那些群众演员的造型简陋到没有办法看,这都影响了电影整体的质量。”
呼吁尽快建立正规完善的电影监制制度
“监制就是导演工作过程中一直在身边的好朋友,我们需要做过导演和熟悉产业运作的人,和导演一起探讨剧本,和电影局的人谈事情,监制和编剧就像导演的左膀右臂。”冯小刚说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一个好的监制对于一部成功的影片发挥的作用。监制需要在电影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人担任,但现实是很多影片的监制往往是由电影制片工作的部门领导担任,“我的一部片子往往有十几个监制,很多人我在拍摄的过程中连见都没见过,真正给我做监制的陈国富最后没地方放了,没办法才想了个称呼叫总监制。”
冯小刚提到的关于目前电影监制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完善是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所以在此次三地导演的“共同呼吁”中就明文提到,“三地导演呼吁尽快建立完善正规的电影监制制度,制约目前电影制作中资本对创作的过度干涉,强调专业人士概念,杜绝电影专业职位被过多行政挂名的现象。”
冯小刚说:“制片工作往往很费劲地把明星的片酬从8000万降到7000万,但是只要能给一个监制200万或者300万,他就能发挥全部的智慧把电影拍摄好。我强烈呼吁少给明星一点钱,多给监制和编剧一些钱,要建立以导演、监制和编剧为结构的良性的制作结构。”
附:《两岸三地导演共同呼吁》全文
2011年1月11日,三亚市。168位来自两岸三地的电影导演聚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
研讨导演艺术创作;电影产业、市场和文化的现状和态势,以及导演艺术家置身其中的责任和权益。
中国电影产业连续七年的高速发展,以及两岸三地电影全方位的重新组合,让与会同仁备感来之不易,为争取这种局面的可持续发展,造就华语电影真正进入世界电影大格局的独立品格,需要全体从业者、主管部门和所有关心电影的社会力量及大众传媒一致的认知与努力。
基于以上共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台湾电影导演协会、香港电影导演会代表两岸三地电影导演郑重表达如下呼吁:
1、呼吁两岸三地各类电影同业协会携手努力,为华语电影创造良性发展环境。在国际电影竞争的严峻局势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电影发展中潜在的问题,会对今后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呼吁电影在可计算回收的成本内,分配好制作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比例,避免目前不合理的人力成本支出,以保证电影最基本的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使华语电影能够进入长久、良性、健康的发展。
2、呼吁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影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确立行业规范
、尊重创作权益,为新的创作人才的出现创造环境。协会也将在保护权益,行业自律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开拓更大空间。
3、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需要,三地导演会呼吁尽快建立完善正规的电影监制制度,制约目前电影制作中资本对创作的过度干涉,强调专业人士概念,杜绝电影专业职位被过多行政挂名的现象。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入更加有序的轨道创造体制上的保证。保持电影产品经济效益与艺术文化品格的有机平衡。
【电影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