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2011-03-14 11:04:36)
标签:
健康 |
常言道:病从口入。我们从小就接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认为防止病毒和细菌侵入人体就不容易生病了。抗生素发明之初,人类仿佛看到了因细菌导致的疾病被彻底征服的曙光,哪想到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受性,抗生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更新换代,时至今日仍然是细菌与抗生素共存。现代养殖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很多牲畜关在一起饲养,牲畜挤在狭小的空间,没有自由活动的余地,健康状况远远不及野外喂养的牲畜,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就不得不在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最终通过饮食渠道进入人体,使人体产生耐药性,据称现在刚出生的婴儿就对七种以上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也就是说这些抗生素对人体几乎已经失去了效用,有时为了控制病情只能加大用量,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必然对人体造成伤害。美国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非常严格,甚至有“买枪容易,买抗生素难。”的说法。而我国恰恰相反,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有学者预言,再过几年恐怕将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有人说现在的医学很发达,实际上不要说重大疾病,就连感冒这种小病人类也没有办法征服,抗生素只对细菌有作用,对引起感冒的病毒基本没有作用,而全球每年因感冒丧命的人不在少数。风寒感冒之初,喝点姜汤、做一个纳米汗蒸、刮痧、拔罐、火疗等,通常就可以解决问题,传统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节省不少治疗费用,而上医院治感冒花费成百上千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其实病毒和细菌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体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生存环境恶劣、营养欠缺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主要原因。美国是心脑血管病和癌症高发国家,经科学研究证实,与肉类摄入有直接关系。人的体液正常状态呈弱碱性,而肉类的大量摄入,会造成体质偏酸,细胞膜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受到破坏,病毒和细菌会轻易进入。同时植物性食物摄入量不足,造成细胞代谢和修复原材料缺乏,形成病态细胞。免疫系统就象国家的军队,免疫细胞就象英勇的战士,它们为了国家利益舍身抗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营养供给跟不上需求,战斗力就会下降,甚至非但不能完成保家卫国的使命,自身也是泥菩萨过河。可见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营养是何等重要,这一切都有赖于饮食,应该尽量多的摄入丰富的植物性食物,一来可以改善细胞生存环境,使体液呈弱碱性,二来可以满足细胞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植物性食物是指天然植物,而非人工提炼的产品。食至精则生毒,天然植物的维生素具有自然性,与其它营养成分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人工提炼的维生素是非自然的,对人体会有一定副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大量摄入人工维生素与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天然植物含有的维生素直到吃得撑死也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人体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高度智慧的结晶,具有完美的免疫机制,很多疾病都不是药物直接治愈的,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治愈的,药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任何药物也不能代替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不能够整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需要从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适度的锻炼中获得。免疫力也不是越强越好,免疫力过强会攻击正常细胞,这些都是免疫系统失调所致,平衡状态才是最好的,而解决之道就是为免疫细胞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营养供给,免疫细胞健康,身体才会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也与GDP同步攀升,巨大的医疗开支令国家和个人不堪重负,根本解决之道就在于提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科学饮食结构。如果你不想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你就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动物性食物。如果你已经患上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或癌症,请你立即改变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尽量不吃动物性食物。专家称,如果结构搭配合理,只摄入植物性食物完全能够满足人体需要。有人担心只吃素食会营养不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营养学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除了胆固醇以外,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元素,关键是品种要丰富而不能单一。至于胆固醇,人体可以自己合成,原料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所以经常晒晒太阳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素食能带给人健康,但看看街边高朋满座的餐馆就知道,人要管住自己的嘴是很难的,为一饱口福置健康于不顾,当不得不承受恶果的时候,又不甘心结局,人就这样活在重重矛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