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明: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让人文与科技同辉

标签:
巢湖人文走廊吴向明安徽侨联安徽省政协美国v视 |
分类: 娓娓播报 |

根据大会安排,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向明代表侨联界作《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 让人文与科技同辉》大会发言。全文如下:
201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重大决策。2018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挂牌成立,合肥已经成为科技创新高地,这是合肥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合肥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完整拥有大湖的城市,巢湖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秀美、生态优良,尤其是环巢湖区域人文资源富集,这是合肥的另一张靓丽名片。除了自然环境需要更加优化,如何深度挖掘环巢湖文化资源,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使合肥同步建设人文型、科技型、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城市,对于打造国际化“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意义重大。
过去受规划、建设、交通等局限,使环湖各县市区文化资源呈现“碎片化”“孤岛化”现象,各自建设、各自宣传、不成规模、未成品牌。如今,环湖大道风光带的建成,使环湖各县市区人文资源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掘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已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看,应充分发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1512”人文走廊,即:一线、五核、十二镇,使环湖人文走廊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聚合,由静向动、由赏到享的转变,使人文走廊与科技走廊相得益彰、交融同辉。为此建议:
一、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一线”
要站在巢湖流域整体功能区建设的高度,由省委省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以合肥市为主体,对沿线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整体调查研究、系统梳理,编制《环巢湖人文走廊建设规划(2019-2029)》,把人文走廊列入“文化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养生工程、人文旅游工程”同步开发,连线串起人文景观,变分散为集中,尽可能地将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人文组合展示,使之具有整体感、时代感、观赏感,打造世界级人文走廊。
二、提升品位,着力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五核”
要立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强化规划建设引导,着力将环湖所辖的合肥主城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建设成为整体协同、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交相呼应的环巢湖人文走廊“五核”。把合肥主城区打造成以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廉政文化、淮军文化、名人故居等资源为重点的核心区;把肥东县打造成华侨文化、淮军文化、祠堂文化核心区;把巢湖市打造成红色文化、淮军文化、华侨文化、非遗文化核心区;把庐江县打造成三国文化、淮军文化、古镇文化核心区;把肥西县打造成淮军文化、华侨文化、古镇文化核心区。
三、凸显特色,着力打造环巢湖人文走廊“十二镇”
环巢湖十二镇十八景承载着历史的演绎和变迁,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灿若星辰,要以《环巢湖人文走廊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各镇为主体单元,分别打造能够代表和体现本镇特色文化的人文景点,将环巢湖人文走廊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人文集聚区和观光目的地。比如,肥东县长临河(六家畈)古镇滨临湖畔,长江以北最大的徽派建筑群坐落于此,是著名侨乡,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同时,台胞众多,要提升古镇历史韵味,打造华侨文化、淮军文化特色小镇;肥西县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要以古镇文化为重点,打造古镇新天地;庐江县盛桥镇东汉至三国时期遗留古迹众多,要进一步挖掘三国文化的历史遗产,打造“三国文化”重镇;巢湖市槐林镇神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可做足做活“遗址”文章;散兵镇相传项羽所部兵散于此,亚父范增轶事流传广泛,可打造楚汉文化传奇小镇。总之,建设环巢湖人文走廊,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各镇人文底蕴、文化特质等要素,显示一镇一文、一镇一景的历史走廊、人文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