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班故里今何在?

(2009-09-09 07:54:36)
标签:

鲁班

故里

匠圣

公输氏

鲁国

曲阜

文化

分类: 学术随笔

 

在我国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回忆中华民族探索空间的历程时,往往会记起《墨子·鲁问》中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应该是人类征服空间世界最早的实验之一。这位公输子姓公输,名般。因其为鲁国人,“班”与“般”音同,人们遂以鲁班相称。

作为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鲁班的发明还涉及建筑、工匠、工艺、机械、车辆、军事科学等行业。人们认为,鲁班被称为土建、工匠的“始祖”还远远不够,他还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第一人。学术界呼吁,应重新认识鲁班。

重新认识鲁班,首先应当弄清他的身世以及里籍。然而,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太平广记》说他是“敦煌人”,现在有人认为鲁班与墨子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关于他的姓氏名号,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说公输为“鲁班之号”,明朝人编的《鲁班经》记载:“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这些说法未必可靠。鲁班与墨子同为鲁人,但就具体的故里而言,墨子为今之滕州人,而鲁班的故里应在鲁国故都即今山东曲阜。

曲阜是孔子故里,有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长期以来,我国重视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学说,而不太重视技艺,甚至视科技发明为“奇器淫巧”。其实,先哲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不过是强调“德”与“艺”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并没有轻视“艺”的意味。但是,后世却衍生出了对于科学的轻视,这种偏见也造成了对鲁班的不公正对待,而今,鲁班在他的故乡竟然变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春秋战国之际,列国林立,士人、工匠到处游走。鲁班同样游历各地,鲁班又是备受历代尊崇的巧匠、圣人,所以,各地志书中常常可以看到“鲁班遗迹”。鲁地之外,《大清一统志》就有鲁班沟、鲁班山、鲁班堤之类的记述,《述异记》记鲁班刻石为“禹九州岛图”,《陕西通志》有鲁班修的鲁桥、鲁班所凿的万佛石像等。研究鲁班里籍时,如果利用史志资料,将鲁班的发明与古代科技成果、民间传说比照,与当地遗迹对应,应当十分留意。

曲阜为鲁班故里,最为直接的证据是鲁班属于鲁国公族。东汉学者赵岐《孟子》注说鲁班为“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之子”,不知其“或”何指。但《山东通志》也明确说鲁班为“鲁公族”,并不是空穴来风。《山东通志·方技志》曰:“公输子,鲁公族,名班,或作般。”《陵墓志》则说:“长清县周公输子墓,在县东南八十里,即灵岩山鲁般洞是也。”尽管各地方志有关鲁班的记载不少,但关于鲁班墓的明确记载毕竟以《山东通志》最具权威。

《山东通志》的说法可以得到文献材料的证明。《礼记·檀弓下》记:“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则病者乎?噫!’弗果从。”郑注曰:公输若,匠师。般,若之族,多技巧者。季康子之母去世时,身为匠师的公输若年龄还小。当要下葬的时候,公输般请求用他设计的机巧来下棺。当时,季康子等人甚至都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显然是因为公输般以机巧闻名,大家都信服他。只是他的做法不合旧例,从而遭到公肩假的反对。公输般与公输若为同族,元朝学者陈澔《礼记集说》也认为:“公输,氏。若,名;为匠师。……般,若之族,素多技巧,见若掌敛事而年幼,欲代之而试用其巧技也。”

鲁国公族同姓中有以“公”称氏者,如有公仪、公鸟、公若等。例如,从郑玄注释《礼记》到元朝人陈澔《礼记集说》,都以公仪为鲁国公族同姓。《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集说》:‘公仪,氏;仲子,字。鲁之同姓也。……’案郑注以公仪仲子为鲁同姓者,盖因鲁公族有公鸟、公若,又有公仪休为相,以仲子与休同氏,而同称公,且意下文子服伯子即子服景伯,故云‘盖鲁同姓’。‘盖’者,疑辞,未敢质言也。今《集说》直云鲁之同姓,非先儒传疑之意。”

公输氏中有“公”,其与鲁国公族中“同称公”者应该相同。《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云:“公输,鲁有公输般,为工师。孟子所谓‘公输子之巧者’,其孙曰公输若,遂氏焉。”其以公输若为公输般之孙,不知何据。但是,公输若与公输般同族不会有任何问题。季康子作为鲁国世家大族,其母丧一定由公族操持,不仅公输若、公输般,就连批评公输般的公肩假也应属于鲁公族人员。

鲁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诸侯国,手工业发达,内部分工细密。著名的天文学家甘德就是鲁人,鲁班、墨子也同出于鲁,绝非偶然。鲁国的丝织技术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鲁国出产的鲁缟、鲁绨、鲁锦等丝织品都有很有名。除了文献的记载,鲁国故城勘探中,鲁城内竟然发现了冶铜、冶铁、制骨和制陶等手工业作坊九处,说明鲁城内的确有不少的手工业者聚集在这里。

鲁国手工工艺的发展,必然有一些技艺高超的指导者、管理者,出身鲁国公族且作为“匠师”的公输氏应当世居住鲁城。西周以来,“工商食官”,手工官营,《考工记》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六职各有分工,“百工”可以分为各种技术门类和专业工种,工种管理者称为“人”或“氏”,他们由工师管理。鲁国有大批的手工业者,需要掌握高超技艺的“匠师”进行引领和指导。春秋时期,一般情况下,“同业相聚”、“父子相承”,齐国管仲改革时还曾经特意强化并推行过这一制度,“工之子恒为工”很是常见。鲁班身为“匠师”,其家族公输氏应该就属于这类手工业的管理者。

曲阜是鲁国故地,原始的儒家文化以鲁国文化为母体。以前,学术界一般将孔子儒学与鲁国文化等量齐观,因此,对鲁文化的偏见也影响了对孔子儒学的认识。现在,明确了鲁班为鲁都曲阜人,也十分有助于对鲁国文化和孔子儒学的正确理解。鲁班文化包含着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们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文化和以鲁班为代表的巧匠文化,都是鲁国文化结出的文明硕果,孔子文化与巧匠文化在鲁国故都合璧,二者相映生辉,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具有积极意义。

 

                                  (原载《联合日报》2006年6月5日《文史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