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质疑甚至诋毁中医的一个原因,是“中医能包治百病”。
其实,中医从来没这么说过,而且早在扁鹊时代,就有了中医不治的明确讲究,这一点可以看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挑明了:人们所患的疾病太多了,而医生对付病的办法太少了,所以中医有“六不治”。这“六不治”涉及到病患的德行,性格,生活方式以及信仰,都是可以影响中医疗效的,具体到身体本身,身为中医开山人物的扁鹊,也没大包大揽,他提出的“阴阳并,脏气不定”,“形赢不能服药”,说的都是人体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衰竭,而且衰弱得无法吃药的人,这些是不治或者是难治。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生活在现在的河北任丘附近,由于医术高超,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中神医“扁鹊”的名号称呼他。是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中医典籍《难经》一直相传就是扁鹊所著。很显然,扁鹊是开启中医先河的人,无论是年代还是技艺,他都足以为后世中医定调,所以,由他提出的“六不治”一直是此后中医为医时的禁忌之一。
那么,中医“包治百病”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从消极的角度说,不排除个体医生兴行医时竞争所致,这一点在今天,在西医也不乏存在,类似现在常见的为增加病人的扩大宣传,这与医学无关,是行医者的个人操守问题。
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医确实能治疗之前未见过的疾病,不知道这算不算“包治”。比如后来的艾滋病,也曾经用过中医药的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十几年前,就曾被派到非洲艾滋病蔓延最严重的国家,用中药帮助至今仍无药可治的艾滋病患,而且确实收效明显。因为他们,或者说中医,针对的不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而是得了艾滋病的人,是人,生病后就都要出现功能失调,中医将这个功能失调,以阴阳气血的盛衰这类指标来判断,来治疗。病毒可以层出不行,但人身的基因是相对稳定的,世世代代都很难改变,外来的各种新型病因,作用的总是这个不变的人体,这就提供了治人的优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定要说“包治百病”的话,那也是从治人入手的,只要这个人,不到“六不治”中“阴阳并,脏气不定”,“形赢不能服药”的地步,就可以治,至少可以缓解甚至部分程度地恢复,这也许是“包治百病”的一个积极含义。
其实,不独中医医生,任何一个敢说“包治百病”的医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低以偏概全,是出于对医学和生命的片面了解而无知者无畏的,除非他是出于安慰病患的角度,把这种包治的安慰也当做他开出去的方药,这样的“包治”就无可厚非了,非此,任何有炫耀性质的承诺,其实都是很好判断的,这是人生的简易经验,因为“中医包治百病”而质疑中医的人,先把这一点看清了,再来质疑中医也来得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