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路脚跟儿不着地的人短寿?

(2014-08-13 17:10:45)
标签:

健康

   “足不履地”者短寿,从医学上说有一定道理,走路的时候脚跟不占地,踮着脚,这种是姿态上的一种“返祖”,而身体上与“返祖”征象相联系的,要么是疾病,要么是死亡。

     这个结论是曾国藩写在他书中的,与他阅人无数的经历有关,我也确实见过两个这样走路的人,都是男性,都身体非常不好,比同龄的男性病弱得多,其中一个在五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另一个始终病病歪歪。

   人脚上的跟骨,是人类独有的,是要保证直立行走时的稳定性为逐步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是没有跟骨的,因为它们四肢着地,不需要借助跟骨来保持稳定,当进化到人类,要直立了,跟骨的作用才突出出来,以此保证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走起路来是“登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路前倾是姿态上的返祖,更趋向于爬行的姿势,而这种返祖肯定有内部的病理基础的。  

  人的生命是个圆形的轮回,人之初,肾气始盛,齿更发长,蹒跚学步。到了晚年,肾气衰败,牙齿头发脱落,开始脚下无根,又回到出生时,肾气充盛之前的状态,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就是回到初生,而疾病就是健康的退化,这种足不履地的人,早早就回到了肾气不充盛的状态,所以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近病态甚至死亡。

     很多老年人会感觉脚跟疼,但并非骨刺。除了疼痛之外,总觉得鞋底薄,脚像直接站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这种情况多为“肾虚”,因为肾主骨,肾虚了,骨髓空虚,不任重负,所以踩在地上就觉得疼。

    《续名医类案》有个病例:“一男子素不慎起居,内热引饮食,作渴体倦,两足热,后足跟作痛。或用消热除湿之剂,更加发肿……朝用十全大补,夕用加减八味丸,外敷当归膏,两月余而”之所以补肾能把足跟疼治愈,因为虚疼,怕冷的特点是由于肾虚。

   “加味八味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加了肉桂和附子,算是中医里面阴阳双补力量最大的一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足不履地,足跟疼,是肾虚,更确切说是健康退化或者说生命衰老到的一定程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