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在“戛纳”电影节上又呛记者了,这已是他的常态,反正是话绝对不能好好说,非此不能突出其与众不同的存在?不否认姜文的才气,但有才气又有和气如李安者,就比姜文更令人敬重。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不会影响或者埋没个人,相反,秀于林的木,出了头的椽子,之所以容易出问题,不全是环境的关系,这些树木或者椽子本身就有薄弱环节,它们的“出众”甚至可能是一种病态的存在方式,这一点在医学上更加确定:一旦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个部位或者器官的存在,一定是这些地方出了问题,它们会以异于其他部位的感觉,比如疼痛,酸胀等告知大脑:“这里有病”!
比如,我们意识到胃长在哪儿时,一般都是因为胃痛了;感觉到腿的存在时多是因为腿疼不给力,器官最能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就是疼痛,有隐痛,胀痛,绞痛……如果持续加重而不缓解,往往不是善茬,比如腹部绞痛严重时要考虑到胰腺炎,后者中的一种类型致死率能达到90%,而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疼痛,医学上有个特殊的形容词
:"濒死感",是形容这种疼痛可以疼得让病人非常恐惧,似乎都感到了死亡的危机……所有疼痛中,只有心脏问题导致的疼痛,具备这个性质,这是因为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最为紧要,所以必须以最严重的疼痛告知大脑。相比来说,所有的隐痛,用手按着,温熨着就可以缓解的疼痛,在中医里被认为是虚性的,在现在医学中,多是慢性的,并不会马上要命……除此之外,麻木,沉重,酸胀等异样感觉,也都是器官生病的报警方式,总之是感觉越明显,越异于其他部位,就越有可能是病态。
但医学研究也发现,有一种疼痛是原发的,也就是说,这种不是因为器官有病而向大脑发出信号,而是报警的神经自己出了问题。我见过一个病人,因为腹痛被诊断是小肠病变,为此切除了一段小肠,但术后半年,病情重复。再诊,医生认定是残存的肠道还有问题,幸好找到了一位疼痛科专家,发现他的疼痛其实是神经在“谎报军情”,肠道的那点炎症不足以导致这种难耐的疼痛,最终以“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关掉”了总是错误传递痛感的神经“开关”,病人得以痊愈。
与因病而痛的报警不同,这种“原发性疼痛”类似芙蓉姐姐之类纯粹的自我炒作,是典型的无病呻吟,只能彻底阻断总是无事生非的神经本身,就像对芙蓉姐姐的态度,要么被媒体封杀,要么被观众唾弃。
《色戒》上映后李安被人围着采访,每个记者都要与他合影,李安满脸谦和地一一应允着,等大家都照完了要走,李安指着一直抗着机器的摄像师说:他还没有拍……记者回来说,那摄像师没看过电影,也不太理解人们对李安的喜爱,所以没打算合影,是厚道的李安自己替人家做主了。据说,“姜文难采访”已经是娱乐记者们的共识,他们把采访姜文当做了一个负担。其实,社会一如身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器官、组织,平和的李安能让我意识到,各个器官正常运转,默契配合的“无病一身轻”,是什么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