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上火”有个定义,“久病无火”,“久病必虚”。意思是,只要是长期的,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疾病,一般都不是“上火”,那时候,人体往往已经气虚或者阳虚而无火可上了,这三种最常见的又不断出现的症状就是典型。
先说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上火”的口腔溃疡,一般都是在溃疡发生得前几天吃过辛辣,干燥的食物,或者突然改变了生活节奏,比如熬夜加班,临时出差或者是家人的突然病故,这种有明显诱因的溃疡可能是“上火”,通过“去火”药或者休息可以减轻。而很多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一两个星期就犯一次,而且之前没有什么原因,饮食也很注意,这就是因为虚了,西医讲就是免疫功能下降。
因为口腔是人体细菌集中的地方,所以我们拔牙一般都要选择在没有感冒,没有炎症,女性要避开月经期,就是因为这些时候人体的免疫力是低下的,如果拔牙就等于捅了马蜂窝。因此,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才会出现复发的口腔溃疡。这个时候就不能去火了,而是需要补,通过补药提高免疫力。所以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会用到“六味地黄丸”,这种药现在也用在很多慢性病的恢复期,就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人,可以将“六味地黄丸”的水丸含在口腔中,尽量贴合溃疡面,一方面是外用上药,一方面也可以吸收。
慢性咽炎也同样。得慢性咽炎的人一般都是靠嗓子吃饭的,比如教师,演员,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咽喉使用过度了,这自然不再是上火,而是需要补充过度的消耗。我见过一个例子,是个歌唱演员,多年的慢性咽炎,胖大海,藏青果之类清热去火的药物吃了很久,但咽炎无效,最后找到一个中医,中医给她开了麦冬加肉桂,居然初见成效,最后几番调整之后,连有些清热作用的麦冬也取消了,只剩下肉桂,每天用3克肉桂泡茶喝,最后真的把咽炎治好了。肉桂是性质很热的药物,之所以能治好慢性咽炎,就说明这种慢性的疾病早就到了该温补的时候。
再有就是习惯性便秘,估计有90%的人是通过吃泻药来通便的,但他们的普遍感觉是,吃着吃着就不管用了,因为大黄,番泻叶之类的通便药都是有依赖性的,只能越吃越多,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性的问题是因为虚,无力排便或者是血虚不能润滑肠道,所以正确的办法是需要补,很多习惯性便秘的人都会感觉到,其实大便并不干燥,只是排便的时候没有力气,特别老年人或者体弱的女性,所以补气益血才是通便的根本。
中医有个治疗严重便秘的经典方子,叫“半硫丸”,半夏和硫磺,专门治疗年老体虚的严重便秘。硫磺是中药中热性很大的补肾药,之所以用它就说明中医早就意识到,便秘有虚的问题。现在人的习惯性便秘自然不用动用到硫磺,但至少不能再指望清热去火药,有个方子是补气养血通便的,可以试试:
生白术20克,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升麻3克。水煎服,每天两次。需要注意的是,白术一定要用生的,如果换成炒的,虽然健脾作用相同,但通便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