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随手就可以在药店、药房买到的中成药,很多已经有了成百上千年的使用历史,是久经考验的经典名方,比如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生脉饮”,迄今已经使用了超过一千余年,可谓久经考验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这些宝贝,比如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五苓散”,药品说明上治疗“小便不利”,但因为“小便不利”和“身体水肿”甚至“皮肤发胖”(第一声)都可以缘于脾虚,如果仅仅按照说明书服用,可能仅仅是个平庸的利尿药,但是如果你了解了中医医理,完全可以活用为女人因为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时导致的皮肤不紧致,提早松弛时最好的“皮肤紧致剂”。
中医的五脏六腑和我们能看到、摸到的五脏六腑不是一回事,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其实是一个个系统功能的组合,是没有实质器官相对应的,“肝郁”中的“肝”不是得了肝炎的肝,肾炎中的肾也不是中医“肾虚”中提到的“肾”。但作为中国国粹,国人对此并不了解,因此肝炎的去吃“龙胆泻肝丸”的,肾炎的直接吃“肾气丸”的大有人在,无论是经典的中成药本身还是吃药的人,都是这种错误的受害者。
人们挑选中成药的第二个依据就是药名,但有的药名和药效是相反的,比如最常用的“感冒清热冲剂”,它的更恰当名字应该是“感冒驱寒冲剂”,因为这是一组温性药物,适合治疗的是因为着凉引起的感冒发烧,而不是有内热或者感受风热的感冒,如果只凭药名,估计就要选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