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不肯装进“胶囊”的人生

(2012-04-26 10:16:32)
标签:

九九归医

杂谈

  

 

   在“毒胶囊”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位医学专家勇敢地站出来说:按照现在检测到的“毒胶囊”中铬的含量,即便每天吃六粒,对人体也是无害的。因为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人每天都在服用“复合维生素”片中,铬的提供量是50毫克,远超过六粒“毒胶囊”。专家此言的目的是为了平息“毒胶囊”事件引来的恐慌,不能不说用心良苦!但是,这样的真实、客观立刻惹火了众人,因为人们义愤的关键,是“毒胶囊”制造者违规使用工业原料,而不是使用后的结果,即便这些胶囊侥幸地符合国家标准,如此行径仍旧令人发指!在这个时候将与民愤相抵的事实呈现给众人的科学家,是冷静的,更是可爱,大有“理科男”的风范。之前的一期《新周刊》对“理科男”做了全面的解释,我的理解是,所谓“理科男,”大多“智商”远在“情商”之上,甚至用“智商”替代了“情商”。

“情商”是社会活动中待人接物的能力,能跟随社会不断变化的规则而提高生存能力者的“情商”就会很高,这是他们知世而且事世的本事,可以与“智商”无关,但却能影响“智商”的发挥。

 曾经有个著名的社会学家,虽然身处人文领域,但仍似“理科男”。有一次,要出台一个关于乞丐管理的法规,相关部门征求到他的意见时,他认真地说,既然这个法规是针对乞丐的,那么,还应该征求乞丐们的意见……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这个当真建议绝对不会有人当真的,他的才智也因此无从发挥。

     最早的药物剂型很简单,就是用药粉压成药片,把药液制成酊剂,仅仅为了救死扶伤,所以,口味,口感等辅助因素都因为“良药口苦”的常理而被忽略甚至放弃。随着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高,人们才开始给药物裹上糖衣,装进胶囊,在保持疗效的同时减少病患的痛苦也成了医疗之必须。再后来,人们还发现,糖衣,胶囊甚至可以影响、改变药效的发挥,通过糖衣、胶囊制备技术的提高,现在有了药效可以持续发挥的“缓释剂”,可以迅速发挥的“速释剂可以避免伤胃,到了肠道才开始溶解的“肠溶剂”……如果把“智商”比喻为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话,“情商”就是包在药片外边的糖衣或者胶囊,类似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时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自然也包括了对社会规则的熟悉甚至妥协。

   远有张爱玲,近如陈景润,都是“智商”超常但“情商”不给力的例子,他们拒绝了可以被糖衣、胶囊改变的本性,当然,还包括敢在民愤之中保证六个胶囊不至于中毒,面对官员要求征寻乞丐意见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会讨巧,不懂迂回的人生品质可贵又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