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网”的时候,杨澜和吴征一起低调观看,因为没有化妆,所以能明显地看到杨澜脸上的皱纹和斑点,说有“黄脸婆”的趋势都不为过了,但是却没影响杨澜一如既往的知性和自信。作为一位由电视主持人出道的女性公众人物,也就是杨澜能如此素颜,这个道理我在以前写过多次,那是作家韩少功去巴黎访问时候的经历。有个陪同他们的当地文化官员,始终着装朴素,素面朝天,每天都开着辆最普通的“皮卡”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为他们跑前跑后的张罗,临走的时候韩少功才知道,这个看似平常的女子其实有着显赫的出身和教育背景,韩于是感叹说:“不是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朴素的本钱么”?杨澜的素颜与此同理。只有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丰富的时候,他才可以忽略外表,靠由内而外的人性光泽来滋润容颜,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有个医学常识:人只有身体健康时气色才会好,之所以叫“气色”而不叫“颜色”,是因为人的容颜质量需要有“气”的参与。中医所说的“气”,包括了身体的功能好坏,功能强健时人体的正气会自然而然地满溢在外,所以即便是不懂医的人,在鼓励一个病人身体康复不错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气色很好”,这种好不是精致化妆能够达到的,后者可以化出鲜艳、细腻,但很难化出生动,后者来自于蓬勃的生命力。
在中医治疗上也如此,比如刮痧。很多人都知道刮痧,要有通红或者黑紫的“痧”被刮出来,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我见到过很多为了出“痧”而过分用力,乃至皮肤都被刮破的例子,但是即便那样,痧还是没有出来。其实,这些不出“痧”的人,不是因为刮的时候用力不够,而是因为内里的正气不足,它们无力借助刮的引导力量,将寄居在身体里的邪气顶出去。所以,刮痧的时候“痧”出的痛快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即时体质强弱的指标,对于身体非常虚弱,年事又高的人,甚至是不建议刮痧的,因为这种传统的疗法针对的是实证,具体说,就是虽然有病,但身体本身还足够强,至少能和疾病构成“正邪相争”的矛盾冲突,刮痧就是要在此时助正气一臂之力,如果病人的正气已经虚到了无力与邪气抗衡,刮痧这种因势利导的治传统疗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倪萍和杨澜一样,也算是转型成功的主持人。平心而论,倪萍的演技很扎实,文字和水墨画也有几分灵性,但总有负面评论不依不饶,个中原因可能是她的过往没有杨澜那样的知识背景有关,这个“先天不足”使人总是对想要跻身文化的她不服气,特别是当她同样素颜的时候,就难免给人一种“破罐破摔”的放弃感觉,所以我可以接受杨澜的素颜,更希望看到倪萍与自己年龄相应的适度捯饬。对倪萍来说,这不能算是对旁人的屈就,也确实是她的真实之需,毕竟没有只要素颜,只要不修边幅就意味着内心丰富这么个“逆定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