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扫帚奖”“失代偿”了

(2011-02-25 15:41:15)
标签:

九九归医

杂谈

说到哪儿,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在去年电影里也算好看的,即便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不是巅峰之作,但被“金扫帚奖”评为“最烂影片”还是太过分了。冯也戏称要“预订之后十年年度最烂”,显然是对调戏者反调戏。冯小刚这么做是要出口怨气,因为他的电影票房都不错,但并不因此常在评奖中夺魁。

 娱乐圈有句很主流的话:“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杯、银杯是专家密谋后给出的指标,口碑却是观众直接的感受。和感受相比,指标经常是靠不住的,这一点在疾病诊断上也类似,一是因为指标设定时的局限,比如过去体现肝功能的转氨酶指标就比现在要严得多;二是因为指标出现之前,看似无恙的身体其实在默默地“黑箱”操作。

   我见过一个病人,睡了一夜觉之后大脚趾突然红肿,回想之前并没扭伤过呀?赶紧去医院看病,还好,遇到了一个敏感的医生,推测她不是扭伤而是“痛风”,“痛风”的首发症状就是大脚趾的红肿热痛,这是尿酸盐沉积造成的。但是去做化验,“尿酸”却是正常的。医生不放心,嘱她密切观察,再发作时再来查,如此反复了三次,终于发现了异常的“尿酸”升高,如果不是这个医生的先知先觉,仅凭一纸化验,可能就贻误诊断了。

   从医学角度上说,功能的失调往往要早于结构的变化,功能的改变是可以感知的,而指标,一般都是把结构的病变“记录在案”,所以只靠指标是可以误事的。

   比如糖尿病初期时做化验,尿糖经常只是一个“+”,很多人很安慰,以为尿糖只是微量,糖尿病只是初期。事实上,在这个“+”出现之前,胰岛一直顽强地和已经升高的血糖做搏杀,费了很大劲才使血糖调整到正常水平,才没使“+”显示出来,而那个最终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的“+”,其实是胰岛气力已经用尽的标志,也就是说,指标是晚了一步的疾病证据。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身体在出现异常时,首先会自主地保持各个系统的平衡。为了达到这个平衡,身体可以调遣出自身潜力,医学上称为“代偿”,比如一条血管堵塞后,很快会建立起“侧支循环”,就是从旁边新生出另一条血管,为失去血供的组织继续供血。疾病被诊断时,往往是连这种潜力也已经丧失,在医学上叫做“失代偿”。

不能怪冯小刚调戏“金扫帚”奖的评奖者,娱乐圈评奖中的诸多奥妙确实羞于见天日,比如为了平衡下的“双黄蛋”,为评奖活动受到关注,故意以不公的结果造势……凡此种种,就像身体为保持平衡而默默做过的各种努力,最终示人的评奖结果,类似于诊断指标的确定,经常是一种评选过程“失代偿”的证据。

  所以,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中医就有了“上工治未病”的理论,就是要把治病的战线,提前到还没发现明显异常的时候,比如扁鹊对齐桓公的疾病预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一点上,冯小刚到有上工风范,他至少知道,人为确定的指标是靠不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