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2022-07-02 11:36:27)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琴曲《鸥鹭忘机》品味
中条山客
华夏古典名著《列子-黄帝》篇中《好鸥鸟者》讲:“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其人应允。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是说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人若有诈,鸟亦知矣!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以相随,此即鸥鹭忘机也。后以“鸥鹭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当人心起邪念、心生贪欲、心存害人害物之心时,鸥鸟立即感应,有所防备。诗仙李白《赠汉阳辅录事》诗中有句“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意为“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清静的时候,空中飞翔的海鸥也会感知到”。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赖于因果报应,人内心活动的起心动念也会折射到外在现实世界中产生影响。这长是鸥鹭忘机的本意。
清代王鹏运有词:“只闲闲鸥鹭忘机,去水任宽窄。”这是淡泊隐世之意。
忘机者,就是忘掉心机,尊重和顺应自然万物。当你存着那份心机想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好像是也在变化。所以,顺应自然,顺应时机,把握时机,才是智慧。
古琴曲《鸥鹭忘机》是一首颇为精致的古琴抒情曲,宋代刘志方所作。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此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其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具有静、远、古、淡、逸等特点,耐人寻味。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烘托出群鸟众合,翱翔自得的自然意境。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有朋友写道:
一路红尘,问华年锦瑟,谁是知音。
仙声听熟,曲曲能识芳心。
前缘谢却,任高山、流水幽寻。
空又怨,玉箫吹坠,银笺细谱清吟。
最爱楼台良夜,有轻风暗度,明月初临。
迷离如诉,冷暖残梦而今。
闲阶久立,悄重来、低按瑶琴。
帘漫卷,飞花影里,泠泠散入云深。
当然,《杨西峰重修真传》中《鸥鹭忘机》的歌词也是非常优美的,它分为两段和一个尾泛:
第一段 机止
止水湛寒波,鸥与那鹭友结和。俺三个乐夫天真德趣多,学唱个渔歌。手执纶竿,头戴箬笠,身着蓑烟。寒江上虚舟直钓,闲眠醉卧,杂缘故那过活。
第二段 坐忘
风与和两相闲,功名无绊,富贵无关。怡情柳岸芦湾,生涯款款子陵滩。短裘高帽长竿,风清月朗地天宽。兀坐竟无言,胸次飘然,寂无机见从心便。
尾泛
瑶琴一曲流水高山,忘机曲漫谈。得追欢,再无梦到长安。
而《陶氏琴谱》记载的《鸥鹭忘机》歌词却是这样的,当然别有情趣:
“桡兰桨,乘月泛沧浪,江空人静夜茫茫,秋兴长。浙沥金飙荐凉,觑沙鸥白鹭,两两相忘,诵诗人窈窕之章。少焉长往,扁舟任荡漾,听渔歌初唱也绕虹梁,看惊鸿嘹呖也过水乡。喜澄波加熨,白露瀼瀼。趁西风,解脱了天罗那地网任翱翔。”
“有那黄鱨赤鲤与青鲂,香芹白藕充肠。行过万山叠嶂,碧水汪洋。又听花村短笛,水国菱歌,山窗琴韵,不觉的月转东方动曙光。更那鱼吹细浪,燕度危樯,别有一般情况,的是泉石膏肓。”
2022年7月2日星期六,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