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打破了长期以来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
约20万年的银山智人和5500年前凌家滩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的进化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古代文明,包括有巢氏所开拓的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时代。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被发现,经过文物考古部门的五次大规模发掘,认定遗址其年代距今5500—5300年之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经遥感测定,凌家滩遗址的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发现了大型祭祀,红陶块砌成水井和建筑遗蹟,以及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足以佐证,凌家滩遗址是已存在政、军、神三权的有巢氏聚落中心。
20世纪90年代,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方克逸主编《巢湖》人物篇明确记载:有巢氏“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2006年,巢湖籍学者宁业高研究员、钱玉春副研究员,合著的《中华始祖有巢氏论纲》,通过当代考古文物考证古今文献,论证巢湖流域是有巢氏生籍地望。2007年,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发掘领队张敬国研究员从M23墓葬所出土的300余件丰富文物分析,墓主人当是聚落中心的神权领袖。在远古时代,血缘氏族是人类从原始人群转变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族民对先祖充满缅怀心理和崇拜意识。据此足以佐证:凌家滩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记载的有巢氏,凌家滩遗址就是有巢氏时代的聚落中心,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有巢氏神话传说中人物,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庄子》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即有巢氏时代。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虽均出自后人虚拟,但也表明了汉族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光荣历史进程。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庄周说,“古者禽兽
多而入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
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华夏族人
,位列五氏之首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建立古巢国。出生在安省 巢湖流域
,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立都河南 。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四川、内蒙古
、云南、湖南等地。
相传,有巢氏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这便是族外通婚。这种族外通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进步。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进程。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有巢氏是中国最早的氏族之一,距今约15000年。由于他们发明了用树木建造巢穴的方法,被后世尊称为巢皇。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在古代,人类数量较少而禽兽众多,居住在地上的人类经常受到野兽的攻击,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部分人类开始向北迁移。他们逐渐来到今天的山西和陕西地区,开始了穴居生活。然而,由于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并不愿意继续向北迁移。
在约9500年前的伏羲女娲氏族联盟时期,有巢氏的后裔大巢氏重新振兴并成为氏族联盟的执政氏族之一。当时,大部分氏族都追认燧人氏为先祖,而不是有巢氏。这是因为燧人氏的直系后裔已不知所踪,而仍有有巢氏的后裔存在。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权力,大部分氏族当然不愿承认有巢氏作为先祖。后世为了将大巢氏和有巢氏区分开来,通常称有巢氏为巢皇,而大巢氏通常不被称为巢皇。
在这个背景下,有巢氏出现了。他们指导人们在树干上建造房屋,不仅可以挡风避雨,还可以防止禽兽的攻击。从此,人们过上了不再担惊受怕的生活,这种“巢居”生活方式也因此诞生。
有巢氏构木为巢,创造了人类奇迹。有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时期。然而,对有巢氏的起源始终是个谜团,未能解开。巢湖四周环山,是现在的景象。古有陷巢州,涨庐州的传说。浩渺的巢湖水域也有许多未解之谜。槐林的神墩遗址,已经确立为新石器晚期的人类的杰作。他们的食物以河蚌鱼虾为主,而不是禽兽飞鸟。
为了安全,有巢氏生活在饥饿和困苦中。
槐林,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有巢氏的居住环境,槐林因槐林而得名。另外,槐林,有个姜家仓村子,姜氏家族在姜家仓村子灭亡,一直是个谜。槐林有南巢古国之称。
姜家仓村子有个塘,叫锣塘,七十年代,村子挖塘的时候,发现了大量棺木,为什么他们采取了水葬,是个谜。围绕这个村子的四周,有大黄,小黄,尚店的村名,而且,村子的西边有个螺丝岗子,姜家仓离神墩遗址也不过三四里。
姜家仓锣塘边上,有口土井,水质呈中性,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废弃填平消失。塘的东面有口老水井,很深的老古井,在汪玉水宅基地边上,早已填平,没了踪迹。
姜氏在古时也是大户人家,象姜子牙的姜等。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巢氏的起源地,一直是个争议。有巢氏的年代在15000年以前,凌家滩遗址的年代在距今5500-5300年之间。前天,去有巢氏文博园采风,再次见到黄鹏程老先生,他告诉我们,有巢氏系母系氏族社会,有巢氏是女性。至于构木为巢,象鸟一样住在树上,仅仅是后人的想象罢了。有巢氏的居住的巢,类似车一样的东西,简陋可以移动的木巢。部落之间发生战争,这也是最好的迁徙的办法,可能,有巢氏开辟了最早的木筏先河。
如今,在巢湖四周有很多神墩遗址,多数是新石器中晚期的杰作,应该是有巢氏的繁荣发展之地吧。所以,我们可以放开视野,用古人的太极观念去分析,远古时期的有巢氏的起源应该分东南西北中巢居部落,可能比较合理,也显现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的历史。
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学会会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