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侠游记伦敦歌剧歌剧魅影 |
分类: ●大英伦● |
《Sex and the
City》里,我很喜欢第五季中的一集。
影片开始,长镜头从街头的喷泉移动到凯利身上,画面渐渐拉近,凯利踩着细高跟鞋,摇摆着她粉白色的大衣,轻盈地跳过雨后湿漉漉反着光的街道。旁白说,在纽约的单身的你们,是永远不应该感受到无聊的,你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有无穷无尽的方式去填满,那些五光十色的博物馆,剧院;那些大大小小的公园,音乐厅;那些光怪陆离的酒吧和夜店,还有那些数以万计的餐厅。比如,在纽约的任何一个晚上,你都可以去“巴黎”一趟。“Joy for two for
one.”
凯利笑着对售票员说,她拿着票,走进纽约巴黎歌剧院,她一个人坐在双人座上,听着高亢婉转的歌声,把一个人的寂寞变成两个人的快乐。
这是我想象中,人和城市间最完美的关系。
人和城市的关系,应该是人和城市彼此属于,我们能深切领略城市的美好和丰富,城市也需要我们的创造和奉献。城市在时间的长河中越发丰盛发达且充满探索性,我们在城市中得到欢愉享乐,同时变得自信而成熟,
我们彼此间互相汲取营养,我们彼此被标记着特别的城市属性。比如,人们会骄傲的说“I’m New
Yorker”
或者说我是“北京人儿”。如果一座城市带给你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压力和疲惫,厌恶和恶性循环,
只能说你和这座城市的本质是不相符的。
在上次去伦敦的时候,我不断地想起欲望都市的那一幕,并试图去做些什么事来和伦敦建立某种默契。
只可惜,我病了。在热热闹闹的盛典人群中,在蓝蓝红红的彩旗飘扬下,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冒火的喉咙,
我堵塞的鼻子,我头晕的脑袋,和我无力而酸痛的身体。
大事件下的伦敦,空气里被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兴奋剂,鼓舞着大街上的每个人都当街起舞。
我却只会垂头丧气地流连于街边一张又一张的长椅,光顾街道上一辆又一辆的冰淇淋车,
不断地吃冰淇淋为我发炎的喉咙降火,冻到极致就去纪念品商店买了XXL的大红帽衫抵抗我不停发抖的身体,
脚上脏兮兮的回力无限拉近了我和地面的距离。我只感觉自己很惨,惨的像…儿童一样........
于是当我走进地铁站,站在自动售票机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张儿童票.....
我在一瞥而过的玻璃窗上看见了自己的脸,我脑子预演了一下伪装儿童该有的表情和举止后,
投身于茫茫的人海中,从早晨到夜里,儿童票安安稳稳地度过一天,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似乎我就真跟儿童一样。于是乎,接下来我又连续买了两天的儿童票。
(一般的天票卖七镑,儿童票只有三镑半,公正守法且长相过老的童鞋请勿效仿)。
精神欠佳导致我原本计划建立的城市关系,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痛苦而煎熬。
当然,作为伦敦游客,我还是做了一些文艺女青年该干的事。
比如我去VA看了黑白胶片的展览,频繁进入不同的咖啡馆,晚上去看了场歌剧,
看了已经上演了26年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
看《歌剧魅影》是我dream
list里写了很久的一项,现在看来,不就是买张票的事儿。
张爱玲说:“歌剧这样东西是贵重的,也止于贵重。歌剧的故事大都很幼稚,譬如像妒忌这样的原始的感情,
在歌剧里也就是最简单的妒忌,一方面却用最复杂最文明的音乐把它放大一千倍来奢侈地表现着,因为不调和,更显得吃力”。
说的没错。
《歌剧魅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勇敢而多情,富有而俊朗,
一个丑陋黑暗,因爱生恨,但却才华横溢,两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
歌剧魅影人人都爱看,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音乐本身就好,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比如,think
of me,谁听完了都会哼唱。再有,歌剧魅影讲了一个发生在巴黎歌剧院剧中的故事,
所谓戏中有戏,好看就是这么制造的。再加上闹鬼的桥段,奢华而高贵的布局,硕大的水晶灯忽上忽下,
闪电浓云翻滚不止,在你完全不注意的时候,舞台就悄无声息地换了另一番场景,一会儿是阴森恐怖的墓地,
一会儿是烛光昏黄的闺房,一会儿变成莺歌燕舞的大舞台,一会儿又变成灯影绰绰雾气蒸腾的地下室。
这让人目不暇接的一幕幕,这浓烈华丽的氛围,还有演员精湛的歌技和眼神,都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中场休息的时候,穿正红色西装的服务生开始售卖小盒小盒的哈根达斯,
谢天谢地,救了我火烧火燎的的喉咙一命。
歌剧结束,我出了门,接着跑去不远处的意大利餐厅再次买了冰淇淋降火。
意大利的冰淇淋降火最好,很少的奶油,都是由果汁制成,很冰很天然,竟然还有西瓜味和开心果口味,
在意大利的时候,我似乎一个冰淇淋都没吃,想着真是遗憾啊。
哈罗兹的橱窗
V&A
展览的简介要自己亲手转出来。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很想拍照留念,一个人出行最遗憾的地方莫过于没人给照相。
我经过红色电话亭,配着我手里的冰淇淋,红彤彤的真是好看,我找了个黑人哥哥帮忙拍照,
黑人哥哥非常友善非常热情,可就是不会用相机,在拍了第三次的时候,我终于说了“我满意了!”
拍下了下面的照片。
That's
it..... 我和大伦敦的一天。

哦哈利路亚,伦敦的日记终于搬完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这所有的伦敦的事儿都发生在六月跟现在没关系。
备注一下。
前一篇:伦敦的博物馆时光
后一篇:盛夏曾来过这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