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大风车

标签:
荷兰风车村木鞋风车旅游 |
分类: ●江湖行● |
风车的物象,能怎么去联想。除了能想到风,能想到车,能想到风车,还有呢。
上周六和姐姐去莎士比亚故居,看见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男孩,手拿一只比自己脸还大的风车,叽叽嘎嘎的笑。
才感叹风车这个玩具,竟然躲过了时代淘汰制的洪流,还在转,转遍全世界,转过童年转到老。
在我的童年里,六点打开电视机,一定会让央视的大风车转起来。
虽然现在,大风车节目都还能转,可是从我上初中开始,遥控器最迅速躲过去的节目就是大风车,
感觉满脸皱纹的金龟子像个怪物一样,看一眼,足以为自己的童年时光抱憾终身。
听说,如今,董浩还拼杀在儿童界,拿奖受赏,游刃有余,
不过他闺女早已成人了,并表示,自己老爸的节目,在三岁,就不屑一看了。
我的童年住在大杂楼里。
那时我有一个硕大的录音机,我有好多磁带。我读好多书,读七龙珠也看红与黑。
我有好多玩具,有全套的巴比娃娃,也动手叠飞机,做风筝和风车。
每当我站在七楼楼顶,放飞我用一团毛线和一个塑料袋做成的风筝时,
俯视全世界,感觉既骄傲又孤单。
风车做起来就比较麻烦,有时候粘的不好,就转不起来。
侠妈每次帮我用挂历纸做的大风车都很好看,
正方形一张纸,剪四刀,粘起来,插个图钉,栓根棍儿,一吹风,转起来。
风车大大小小做一堆,其实玩一次,大多数,也就挂在角落,安安静静的,任其落灰了。
现在提起风车,人们除了能想到坝上,当然,会想到荷兰。
荷兰是个神奇的国度,荷兰人民,是聪明的地球人。
他们从土耳其带回来郁金香球茎,于是,郁金香变成了他们的国花。
他们觉得中国瓷器好看,就学技术带回来,再在瓷器上画满荷兰的风景和人物,变成自己的象征。
就连上千上万座旋转在荷兰土地上的大型风车,当初,也是从德国引进的。
荷兰几乎一半的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
一位诗人说,荷兰是一个“宽阔的海洋倚靠着陆地”的国家。
海洋总是试图重新淹没新的土地,农场主们由此开始了一场接一场土地和海洋的斗争。
农场主们借用风能碾碎种子和谷粒,也用来排走土地上的水。

这些图片,是在赞斯堡拍的,俗称为风车村。距离阿姆斯特丹只有十五分钟车程。
250年前,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园之一,如今,它仍然是个正在运转的村庄,保留着传统的荷兰手工业。
园区的小商店有各类手工业品的展示,这里有传统的奶酪工厂,也有著名的木鞋工厂。
荷兰和比利时,卢森堡一起,是其它中世纪欧洲王国激烈争夺的战利品,
由于位于欧洲河流的三角洲地区,这片地区是控制贸易的战略要地,
荷兰被强大的西班牙残酷的哈不斯堡王朝支配了三百年。
但如今,漫步在午后蜜糖一般的阳光里,
黑猫,黑鸡,野猪四处游荡,一望无际的绿色和水潭拼接成趣。
所有血腥的历史,都蒸发在阳光和水汽中了。
望着那在水一方,优雅旋转着的大风车,忽然想起了《堂吉诃德》里堂吉诃德说的话。
当时他和他的侍从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侍从大喊说,
“这是命运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啊,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巨人。
我打算和他们去交手,把它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就可以发财了。
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积德啊!”
堂吉诃德带着他迂腐又不切实际的幻想,逍遥而固执做了一个浪漫而勇敢的骑士。
而让我见到成群的风车,也是命运的安排。
可当我置身于模糊又艳丽,这油画一般的景色里,
却丧失了所有想象力。




这座风车名叫凯特,碾磨着供画家绘图使用的颜料,
研磨的设备非常有力,设备每小时可转动15英里,一个设备想当于25-30匹马的拉力,
在风车里工作的工人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在风车里工作为骄傲,我的祖父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据了解,现在的木鞋,大多都已经是机器制作了,以前的木鞋是用手工制作的,
人们用大刀来清整木头的表面,完成之后,人们再用凿子掏空木头的内部。
这一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制作一双鞋需要三个小时时间,若采用机器,大概只需要五分钟。







4月26日 晴
昨天早晨八点,就起床了,是个奇迹。外面在下雨。剥了个橘子,一杯浓茶在翻滚香气。
台灯亮起,我有一种在KTV听到老歌前奏响起时的惆怅情绪。
我准备出了纸和笔,开始手写文章。我开始写,开始写自传。
我写我的初恋,写童年,写青春期,写上大学,为配合我的情绪,放了些歌,什么氧气,勇气,很爱很爱你,独角戏之类的悲情歌曲当背景音乐。笔下生风,不一会就写了好几千字。
馒头抖动我说,跟我玩,我说我在写著作,馒头说,著作能不能换钱。对大俗之人,我沉默以对之。
我妈抖动我说,狗来了快视频,我说我在写大玩意呢,让狗等等,后来我妈没敢打扰我安安静静下线了。
写到五点钟,即将收笔,Rickey叫我出去吃饭,
去吃自助火锅,又到分离季,是告别饭。吃到中途,他去偷偷付了钱。
从吃火锅的餐厅能看见好多船,从天明到夜里,我回过头每次说的一句话都是,
“如果大家都在多好,她们肯定不知道这里,真漂亮”。
回来以后,我把白天写的自传从头到尾读了一下,发现太多错别字,准备重新写,并跟问号君说我在写自传,
问号君说,当你站在一个高度上看世界,发现,人人都在自转。但,请不要忘记公转哦。
我严重发现电子产品对我的摧残,我把电脑关了把手机关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里。
自传的结尾,我用圣经里传道书,第一节第二章其中的一句话做总结,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我把厚厚的一沓纸折起来,放进信封,想寄给什么人。当正要写地址的时候,我又放弃了。
如果说一切皆是虚空。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让别人了解自己?
为什么渴望交流和渴望交换彼此的历史?
《西游记》中唐三藏抵达目的地之后在河边看到漂流过来的尸体,是旧日的自己。
每秒钟,都有50万个细胞在死亡,过去的你,真的可以解释现在的你吗?
我忽然感觉浪费了好多时间,赶紧打开电脑看康熙,对写下的字心生厌烦。
我过了愚蠢无比的一天。
前一篇:词+日本料理....
后一篇: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