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吉克隽逸要单飞看中国造星模式的转变

(2012-10-26 00:34:20)
标签:

中国好声音

吉克隽逸

金志文

吴莫愁

梁博

分类: 写着玩呢
   好吧,是我反射弧过长,中国好声音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但我还没有彻底忘记,最后的演出属于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金志文。我还记得那些被淘汰的张伟、关喆、平安等人。在欣赏好声音和为喜欢的选手击节赞叹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冠军是梁博?我挺喜欢的梁博的,但对于他得冠军还有有些小惊诧。在这里,我试图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可以从造星模式的转变来判断选手们的前途,而分析的最后结果就是——梁博冠军。
    中国的造星模式简单分类的话只有三种,是按照时间排序的。并不是说有了后一种前面的就没了,而是说后面出现的造星模式填补了前一种的空白,可以同时吸引观众引领潮流。
    第一种模式:娱乐公司造星。这是从国外引进的造型模式,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经验,所以很多明星都走这个路线,比如凤飞飞、王菲、周华健、四大天王、周杰伦等。成熟的公司,成熟的运作模式,成熟的歌手演员,成熟的受众群体,让这种造星模式可以经久不衰地进行下去。
    第二种模式:电视台选秀造型。还记得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吗?这档平民选秀节目拉开了中国地方媒体选秀热潮。超女,快女,快男,花儿朵朵,无论选秀形式怎么变,这些节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过选秀吸引观影热潮,然后吸金。脱颖而出的有李宇春、张靓颖、何洁等人。这种造星模式其实是娱乐公司造星的升级版,它扩大了选秀的范围,让很多平民也可以参加,虽然它的门槛并不低。
    第三种模式: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引进节目。经历了花儿朵朵等选秀节目的低潮,又一批国外选秀节目上演了中国版,之所以这些电视台还敢花钱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选秀理念的转变,正如好声音的规则,导师选好声音,学员选导师。这种双向选择增加了参赛者的权力,让电视节目能更加草根化,让公众可以更加贴近节目。这种亲近感带来的就是数到手抽筋的金钱。
    之所以把中国好声音列为第三种模式,是因为它与前两种有了很大的区别。前两种虽然形式不一样,但他们走的都是传统造星路线,即娱乐公司或者电视台选择那些适合做明星的人,然后整个团队围绕他们运作宣传,要极力淡化他的团队色彩。甚至为了突出头号明星的特点,会让二三号明星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也就是说,老板要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到为首的几个甚至一个明星身上,要尽全力去打造他。如果成功了,老板会大赚一把,如果他跳槽或者干脆打造失败,这些钱就打了水漂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明星跳槽会惹来天价赔偿金官司,因为老板赔不起啊。
    但中国好声音不一样,它的目的并非是打造一两个特别突出的明星,它试图打造一个明星群体。这些明星虽然名气不如一线明星,但都有深厚的功底,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平安、金志文、吴莫愁等。这样总体花费会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投资也很均衡,如果其中的某一个能够靠着能力和机会更上一层楼,那浙江卫视就赚大了。如果某些人最后失败了,比如单飞,浙江卫视也不担心,因为他还有一大堆类似的明星呢。浙江卫视制造群星的模式,是将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这样就降低了造星的风险,甚至可以说只赚不赔。
    但这种制造群星的模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星星们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光头歌者,比如平安的美声通俗结合,比如金志文的苦情改编,比如吉克隽逸的民族风,比如张炜的高音和即兴,比如吴莫愁的没有风格的风格等等。如果要想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特色,就必须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能突出的平台。这时候,如果其中某一个人的特点和水平远超其他人之上,那么就会将其他人的特点掩盖住,甚至被衬托成为缺点,那样跟浙江卫视的造星理念就冲突了。此时,梁博的出现堪称完美的一环,因为梁博唱功很好,但特点不像其他人那么突出,尤其是性格安静。只有这样的人做冠军,其他人的特点才能继续成为卖点,中国好声音这个群体才会在在市场上发挥出最大的特点,变成最能吸金的节目。
    喜欢梁博,喜欢金志文,喜欢吴莫愁,喜欢吉克隽逸,喜欢平安,喜欢关喆,喜欢张伟,喜欢李行亮……他们带来的声音陪伴我们一个夏秋,真心祝愿他们越走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