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缓冲地带 商户才不会大面积关门
(2012-08-08 02:53:49)
标签:
沈阳
商户
税收
关门
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卖牙签的没有森林砍伐证?罚款!卖豆腐的没戴口罩?罚款……这是最近沈阳传出的消息,看得让人瞠目结舌。对于这些传言,很多当地人说这是真的,因为责任部门正在“联合打假”,其间找各种理由罚款,导致沈阳商铺大面积关门,包括理发店、馄饨店、菜市场等与“假”无关的商铺。而官方给出的说法则截然相反,他们表示并没有进行“集中整治”,而是在“正常管理”,并且劝告商户不要相信传言。(综合)
这些看起来很夸张的传言,除了涉事者,别人很难分辨其真伪。但是,这并不妨碍沈阳的商户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应对,那就是关门歇业。从沈阳网友以及记者在沈阳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当地商户确实已经大面积关门了,包括超市、房产中介、照相馆、擦鞋店、电子城,甚至包括菜市场。如果当地责任部门真的是正常打假,为何所有正常营业的商户也都噤若寒蝉?
沈阳商户大面积关门一事也可以从当地责任部门得到佐证,除了沈阳的官方微博“沈阳发布”告诉市民勿信传言之外,当地警方要求商户必须开门营业的通知也在微博盛传。到了昨日,当地责任部门的口风又起了变化,工商与公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告诉歇业商户“打假活动告一段落”,因为沈阳市政府6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各大市场停止一切检查,希望各商户正常营业。
令人起疑的是,如果是正常的打假活动,应该得到那些不卖假货的商户的支持才对,为何大部分商户都歇业?那些巨额罚款的传言是真的吗?难道包括菜市场在内的商户都在卖假货吗?如果是,有假不打岂不是沈阳市责任部门的失职?如果不是,此前造成恶劣影响的“打假活动”应该由谁担责?其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而且政令朝三暮四,如何让商户们相信以后不会再遭遇此类事件?
公众仔细观察则会发现,沈阳市责任部门一厢情愿地“打假”或者辟谣,而商户宁愿相信传言关门歇业,二者其实都在自说自话,除去责任部门粘贴的几张通知,中间几乎没有任何正常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政府公信力普遍下降的语境下,沈阳责任部门与商户无法进行日常沟通,这只会加深误解,而不是信任。尤其是要求商户对政府单方面的信任的时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与强势的沈阳责任部门相比,闭门歇业的商户们很分散,没有自发形成且值得信任的组织。所以,在遭遇责任部门“打假活动”时,只能逆来顺受,因为商户们的意见无法形成足以让政府重视的合力。而责任部门也不可能跟分散在全市的商户一对一进行政策宣传,在“打假”时有一点小的失误,就会被妖魔化并形成传言。商户为了自保,不得不根据传言对形势作出判断。
如果有一个能信任的协会,不但在平时能够对商户进行监督,在遇到侵害商户利益的“打假活动”时,也可以由其出面与政府责任部门对话。传言四起时,责任部门也可以通过其辟谣。沈阳是责任部门与歇业商户之间,恰好缺乏这样一个能起到缓冲作用的社会组织。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沈阳经历过此次事件之后,不知道能否成为生长此类社会组织的沃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