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标准”应当茁壮成长
(2012-06-05 01:34:53)
标签:
保定油条哥
行业标准
复炸油
食品安全
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在北方,只要你早餐习惯吃油条和豆腐脑,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保定油条哥会火。因为,与之前黑乎乎的油锅相比,油条哥坚决不用“复炸油”的言行,让他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代名词。现在,保定多家店铺联合成立良心油条联盟,要为市民奉上良心早餐。甚至呼吁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油条哥。
油条哥只不过是在做油条的时候不用“复炸油”,这种简单的行为能迅速传播并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是因为当下食品安全整体堪忧的背景。油条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公众,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周围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他采取的方式是用良心油炸油条。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给猪肉注水、不卖病死鸡,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都是在为食品安全做贡献。
要吃油条,就吃良心油条,这才是真正的油条。油条哥的“良心油”,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让公众放心的。因为,之前炸油条潜规则横行,公众迫不得已只能去吃,但油条哥却是树立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告诉大家我这样的油条才是安全的放心的。在一个非常态的环境中,这种突破难能可贵。
毫无疑问,油条哥的油条标准是一个民间标准,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在契合了公众不想总吃“复炸油”“黑心油”炸出的油条心理之后,横空出世。就目前来看,这个民间标准能够得到延续发展,是因为公众渴求食品安全,它有发展的土壤。但民间标准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属于自律范畴,它本身缺乏规范性,对整个行业缺乏强制性,容易受到外来影响。
民间标准的先行先试,给了公众启发,是不是可以将这个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让民间标准遍地开花。这样,可以从行业内部着手,解决那些牵涉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是说,各行各业都应该允许行业标准先行先试,然后让公众来修正它们甚至决定它们的生死存亡,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请走开。
政府责任部门要做的就是放手并为这些民间标准保驾护航,以便其可以健康地成长。在经过多次磨合之后,这些民间标准也会越来越标准化,并成为行业基本标准。这时候,责任部门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它们定为官方行业标准,并大力推行。
现在,保定、石家庄等多地早餐点已经像油条哥一样拒用复炸油了,甚至成为了新的行业标准,这说明一个适合的民间标准生命力之旺盛。而这样的民间标准能否持久发展,则每时每刻考验着公众与责任部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