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心留守儿童的人受益
(2012-03-18 20:46:28)
标签:
黔中早报
留守儿童
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贵州都匀市80后吴忠龠有一个不一样的选择,他办了一所学校,是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此他向银行贷款30万。8年风雨,共有2000多名留守儿童在他的学校里求学。现在,当地责任部门不但免了吴忠龠租用教学场地的费用,还将投入500万元建设一所新的农民工学校。(黔中早报)
贵州都匀不少留守儿童因为吴忠龠的选择,很可能会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吴忠龠建设学校帮助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是通过做公益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经过8年坚持,他的付出得到了当地责任部门的回应,不但减免了其租用教学场地的费用,还将投资新建农民工学校,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社会力量的先行先试,政府再给予积极地回应,都匀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为二者合力而得到基本解决。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并非一时之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还有很多教育问题之外的因素掣肘。政府的500万元和吴忠龠的坚持可以暂时解决这些问题,但并不能根除。
因为,教育问题只是留守儿童所有问题中比较关键的一个,要想彻底解决其教育问题,其他问题也需要解决。政府投资与个人的坚持,所能解决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如果不能解决,现有的努力很可能会打折扣。而且,吴忠龠个人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甚至他不得不依靠幼儿园的盈利来支撑留守儿童学校。
为什么社会力量做公益事业总是面临困境?都匀要想破解包括教育在内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来破局,甚至可以藉此进行制度创新。比如,设立一个留守儿童基金,其来源可以是政府拨款和个人捐赠,甚至是留守儿童父母的缴纳,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资金保障。这时候,不要再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设想一下,吴忠龠不用冒着赔得一干二净的风险建立学校,反而可以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挣到钱。让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做出贡献的人受益,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样,留守儿童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逐渐解决了。政府部门所要做的,除了最初的启动资金,更多地是要有从政策层面放开社会力量参与的勇气。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