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柏乡县招聘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通过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赞助”。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柏乡县现在已经退回了违规收取53名考生的291万元。随即,柏乡县委、县政府对主要责任人、县人社局局长兰彦广和副局长李建奎分别作出行政处分。此事从曝光到处理速度之快超出一般人想象。(综合)
虽然柏乡县在处理收受考生“赞助”一事上快刀斩乱麻,官方也自认为给了公众一个交代,但其结果并不能彻底服众。因为,在事业编制已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一个县里如此大规模地变相卖编制,要说没有别的参与者,仅仅是县人社局局长和副局长就有如此权力和胆量拍板收钱,而且还“赞助”到当地教育支付分中心的账户上,很难让人相信。在事情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之前就仓促处理,怎么看怎么像丢车保帅。
柏乡县变相卖编制一事的调查与处理还没有彻底结束,但是公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事业编制已然成为权力获利的资源。2011年,《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思路,并要求5年内改革完毕。在物依稀为贵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事业编制的高含金量,必然会被各色人等觊觎,这也是柏乡县责任部门变相卖编制如此顺利的原因。现在,柏乡县那些编制还在,依然是一块挂在众人眼前的肥肉。
不仅仅柏乡县如此,所有有编制的地方都面对这种情况,只要你能够规避相关部门和公众的监督,就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去向公众兜售事业编制,而且由于权力垄断,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从这个层面来说,柏乡县只是被抓住的“作弊者”,其他没被抓住的还在上下其手。
我国包括事业单位改革在内的行政体制改革,其实走的是剥夺既得利益者利益的路径,试图将他们赖以获益的身份与个人剥离开。拿事业单位说,严格限制事业编制,该取消的取消,该分离的分离,用行政手段减少既得利益者的数目。可是,只要事业编制的高含金量还在,换多少名称,减少多少人,编制依然是众人试图吃到自己嘴中的肥肉。
其实,责任部门可以换一个思路:事业编制所蕴含的含金量其实是公众应该享受的国民待遇。我国GDP世界第二,即便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事业编制背后的福利其实并没有真正超出公众的心理预期。只不过,由于事业编制数量有限,成了一个不应该存在的门槛,且只允许一小部分人享受这个待遇,才引起众怒。也就是说,公众的不满其实针对的是社会资源分配时的不公。
故此,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用其他方法来纠正分配不公。比如,可以采取同工同酬的方法来稀释事业编制的含金量,无论什么身份,只要做一样的工作,就会拿同样的薪酬。那么,人们才不会像现在这样那么在乎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别了,也不会为了一个事业编制的虚名而动辄数万花钱。
在纠正变相卖编制顽疾的同时,责任部门应该按照事业编制的标准来大幅度提高公众的社会福利,用公众福利总量的增加来稀释事业编制的含金量,而非“劫富济贫”,打马虎眼,最后谁都没得到实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