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翁帆香港清华大学录取规则杨振宁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我)表示压力很大。”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历史系博士,水木清华网站上,有网友感慨。此消息一出,就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质疑,一个学英语的文科生是怎么跨学科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系博士的?翁帆的丈夫杨振宁和清华大学关系密切,是不是他在其中起了作用?(新京报)
一个人在清华攻读博士并不稀奇,如果这个人是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的少妻,就难免引起公众的好奇心,也势必会引来围观。网友们的质疑有两点,一是翁帆的跨学科,二是杨振宁的关系,但只要你承认翁帆有读博士的权利,那么她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跨学科考上呢?至于杨振宁是否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更是只有当事人清楚,没有证据之前,大家只是猜测。
是不是走后门,翁帆读博都只是一个个例,但万一清华大学的录取规则因为一个人有了哪怕一丁点儿松动,就会有为其他人再次松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事关每一个人的教育公平权利。此次面对公众质疑时,清华大学的回应很暧昧:翁帆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后。潜台词是,录取翁帆不是按照大陆学生的标准。显而易见,清华大学在为翁帆打圆场。
为什么清华大学会为所谓正常录取的博士出面打圆场?这一点清华大学在回应时已经透露了玄机:至少在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系博士录取上,一个人是香港人还是大陆人确实很关键,因为录取规则很可能不一样。清华大学在为翁帆打圆场的同时,其实更是在为学校的博士录取规则不一样擦屁股。而这,正是公众即将发现并且要追问的。清华大学害怕此种追问。
退一步讲,即便此次清华大学录取翁帆读博士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但录取这么低调的名人就遭到公众大面积质疑,清华大学应该彻底反思一下原因了。博士录取规则运行时的不透明,让清华大学在面对公众质疑时无从辩解,因为不了解内情的公众没有任何办法作出判断,除非让录取能够透明起来。
翁帆读博的事情,不是一人一校的事情。如何靠学校的制度努力,让录取规则真正公平并透明运行,才是真正在为翁帆和学校的名誉打圆场,而那样的打圆场公众才会信服。否则,一如既往地公众只能做“老不信“,而清华大学所有的辩解也会被人是在搪塞和欺骗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