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银行进行了近一年的专门调研和集中梳理,对各家银行称谓不同而内容实质一样的产品和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后,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这是官方首度公布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总量。(京华时报7月13日)
银行业协会的发布之所以引起一片惊诧,是消费者对银行业服务项目数量之巨的正常反应,竟达1076项,而其中收费项目占了850项,占了近八成。正可谓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作为消费者,进银行有这么多掏钱的项目,公众必然错愕。此外,银行业留给公众的不良形象和公众在与银行打交道时的现实隐喻,很可能会加重公众舆论对银行业收费项目多如牛毛的强烈反弹。
对银行业收费现状,有诸多专家和论者都开出了药方,而最引起关注的莫过于打破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和呼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于求解我国银行业困境而言,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直指其根源的。因为银行业之所以引起诟病,高标准收费、低标准服务,根源在于垄断。但我们不得不尴尬地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作为消费者,公众还必须忍受这样一个有些畸形的银行业。
作为消费者的公众,不得不直面现实。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和银行讨价还价,以避免店大欺客的局面?寄希望于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等未来银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但别忘了,市场竞争尽管可以逼银行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来取悦消费者,但是,这终归只是银行业的自我监督,可以期待但不能把宝完全押在这儿。
目前银行业之所以引起怨声载道,最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责任部门的监管不力和消费者的权利在银行多项收费中被无形地收走了。在竞争不充分的时候,公众更应该看重对银行业的外在监督——责任部门监管措施和消费者的权利得到保障。尤其值得说的是,这些只要有魄力都是很快能实现的。
比如,责任部门,比如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物价部门等除了审核和取消一定的收费项目之外,更应该制定一个收费标准,而不是任由银行业随意推出收费项目;比如收费项目推出的时候,消费者要有知情权、要有选择业务与不选择业务的权利、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提请进行价格听证等等。
在责任部门的监管制度化进行和消费者权利得到具体彰显之后,消费者才有了和银行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在现实语境下为消费者争取权利的同时,也为未来消费者参与未来银行业竞争做好了准备,才能在竞争中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展望一个充满竞争的银行业的未来,面对一个令消费者惨不忍睹的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护并彰显现有的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