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记者会上称,今后不收费公路将占公路总里程的96%。何建中称,现在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公路,公路的建设、养护资金不是依靠收费就是依靠收税。(新京报24日报道)
“非收费公路体系”将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为饱受公路高收费、乱收费之苦的公众描绘了一个美好且乐观的远景。这个远景之所以让公众感觉美好,是与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对比得出来的,比如现有公路收费竟然占到运输企业成本的三分之一,比如乱收费高收费逼着货运车辆超载等。看看远景,想想现实,难免让人五味杂陈。
全国不收费公路超96%的远景想要实现,责任部门不能是仅仅向公众描绘一下,这个远景需要现实的基础。而第一步则是,承认并正视现在交通运输当中收费状况的种种不足,这一点,责任部门也有所提及,“目前在收费公路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公开不够透明,以及执行标准不够规范的问题,公路服务质量水平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也就是说,责任部门已经开始正视高收费、乱收费、服务不好等现实。
正视高收费、乱收费的现实是从思想上为实现远景打下基础,但不收费公路超96%的远景更需要现实基础的支撑,否则便是空中楼阁。比如,针对乱收费、高收费的乱象责任部门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来改善和纠正,“贷款修路”能不能采取一个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能不能降低收费而采取提供可供公众选择的额外服务来还贷……如果说,美好的远景能够给公众带来安慰,对现状的每一个改善则直接带给公众红利,也会提振公众对远景的信心。
遗憾的是,责任部门正视现实之后,并没有直接为公众提供一个改善和纠正公路高收费、乱收费现状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而公众最期待的却恰恰是这些。这意味着,普通公众目前很难参与到实现不收费公路超96%的远景的具体措施当中。可是远景最大的受益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却恰恰是公众。如何最大程度吸纳公众力量参与,也应该是破解交通运输现状的关键一环。如何破局,值得责任部门思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