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今后,广东省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广州日报6月8日报道)
农民工只要积分满六十,原则上就能在广东申请入户城镇,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为广东省户籍改革破了一块坚冰。和以前模棱两可的入户标准相比,此次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入户底线,使其不再模糊化,在目前户籍和福利待遇密切相关的语境下,确实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公平,尽管这种公平还带着枷锁。
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政策之所以会在广东省推行,和当地各种产业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动力有密切关系,此政策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稳定地在当地工作,其次是此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行起来简便并且容易被农民工接受。试想一下,每一个人,只要能满足责任部门规定的几个硬性标准,就可以从此成为发达省份广东的城镇户口居民,其诱惑性有多大!
积分入户城镇的制度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还有可能遭遇一个难题,那就是过分量化外来人口的日常生活甚至隐私和道德领域。这种量化的实质是在筛选能够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如果你对城市有帮助,那么来吧,没帮助则对不起了。比如,为了达到一个高的积分,你需要去慈善捐款,需要去献血,甚至需要县处级和地厅级的荣誉称号。难道大部分的城镇户口居民能达到这些要求吗?不一定。
在城市挑选的同时,对入户城镇户口的农民工来说,他看重的则是取得户口之后,城市能为他做什么。依靠积分取得城镇户口的农民工,其户口和本地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含金量是否完全一样?这才是让民众关心的。责任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包括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城乡社会保险、住房等配套改革。在这些都彻底实现之前,积分入户者的福利待遇还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
明确了的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其本质依旧是一个入户门槛。因为它首先将农民工划分为及格跟不及格两大类,并在制度执行的时候只欢迎前者,并排斥后者。从这个层面来说,积分入户制度虽然比死板的户籍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远远不是民众所期待的那种人人生而平等的公平。如果从户籍改革终极意义来衡量,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政策也就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尽管它打破了城乡两元化的户籍制度的坚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