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早晨的一声闷响,惊醒了井陉矿区横涧乡政府一栋宿舍楼的17户居民。邻里之间奔走相告,楼后院地面下陷了一个大坑,已感到楼体有明显的震动和倾斜。居民紧急疏散。目前,专家已对地质和楼体质量展开鉴定。(河北青年报4月28日报道)
井陉矿区的一栋居民楼歪了,歪了出很多问题:好好的一栋楼为什么会歪?歪了之后有没有安全隐患?以前发现过此类安全隐患吗?如果确定有隐患住户们怎么安置?现在造成的财产损失应该有谁来承担?这起楼歪歪会是个例吗?以后怎么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而这些追问,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后找出原因,追究责任。这也是很多地方政府在处理此类事故时一直奉行的套路。井陉矿区建设局联系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楼歪歪进行鉴定,以及横涧乡政府对住户们的安排(比如帮助投亲靠友,安排孤寡老人等),可以看出来,当地政府事后所做的工作不可谓不及时,不可谓作用不大,但也不脱此窠臼。
我们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总是在事后才能看见政府机关的积极动作,比如这次楼歪歪,之前呢?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埋怨政府,而是说,如果住宅楼选址的时候能够检测一下地基,如果建筑商盖楼时能够随时监测质量,如果刚发现裂痕时能够及时找出具体原因而不是推诿了事,那么,还会有现在某些部门因为楼歪歪而导致的手忙脚乱吗?
正是因为之前某一个环节的缺失,才导致了竣工只有十年的居民楼让大家“夜半惊魂”。而更让人揪心的是,第一个为楼歪歪承担损失的竟然就是这些“受害者”,并且是以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之后出现的责任者就是政府部门了,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善后,尽管他们做得很好,但也让人郁闷。最后才是经过科学检测之后才能查清楚的最直接责任者,它在哪里呢?
我相信,楼歪歪的真正原因会找出来的,之后的责任认定也应该不会离谱,但是能不能做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笔者姑且存疑。因为在群策群力想着如何将损失减至最小化的时候,很难会有人想到另一个方面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在之前没做一些工作,以避免自己在诸如楼歪歪事故发生时所应付的责任。
这不是逃避责任,因为一个人或者部门的事前适度的责任心,能最大化地减少事故的出现,也能避免相应的责任,仅此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