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616ebd87t80e35c8f4d9b&690
3月2日刊于中山日报F2版
2月26日上午,全球知名的家具制造厂3条生产线上的数千名员工进厂打卡后,又都纷纷离厂。“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加薪。我们的工资太低了,底薪还是770元,不是说现在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涨到900多了吗?”工人们说。(广州日报3月1日)
在节后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广东某知名企业的数千名员工集体停工要求加薪的消息注定会刺激人们的眼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揭开“用工荒”背后鲜为人知的原因。此次集体停工,从表面上看起来,停工工人的利益诉求是要求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从770元/每月上涨到900元/每月。这还是工人们从媒体和其他渠道得知的消息。企业一方则认为是工人误解了相关政策,并称“政府发文”,才会考虑加薪。
那么到底是谁误解了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呢?政府部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初衷是来保护工人们的最低生活需求,现在却被企业当成了最高的工资标准。政府最初良好的用意被歪曲了,企业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而罔顾工人们最基本的权益,却敢于在这个时候倒打一耙,让我们看到政府部门监督责任的缺失以及工人为了生存的无奈。如果此次不是正好赶上了节后“用工荒”,停工工人为了生存必然会继续隐忍。
此次停工的实质是工人觉醒的生存诉求,尽管这是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博弈,但考验的是政府处理此类问题的智慧和经验。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就把政府部门牵涉进来了,而企业一方说涨工资需要等政府发文的话,则是他们希望政府能站在他们一方,同时工人也寄希望于政府的干涉能够给维护自己的利益。关于企业是不是可以一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工人的生存条件如何保障和改善,政府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值得关注。
但笔者已经开始替这些停工的工人担心了。因为工人为了最快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必然会采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停工。这直接导致企业的利润流失和政府部门维稳成本的增加,极容易留下日后被法律追究责任的口实。复工之后企业的损失会不会趁机由他们来弥补?等“用工荒”过去之后,会不会清理整治停工工人?所以政府在处理此次停工事件的时候,在应对现实情况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工人要求涨最低工资背后的生存诉求。
此次大规模停工,如果工人有有效渠道来表达甚至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那么也不会采取停工这种对抗性强的激烈手段。随着工人对于自身权利的逐渐觉醒,在某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出现越来越多诸如此类的利益诉求。政府是不是应该想办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渠道来化解这种压力呢?如果政府对于自己有足够信心的话,就算工人用罢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也应该乐观其成。未来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