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币?军事化管理的廉价噱头!
(2009-12-19 15:30:03)
标签:
雨田实验中学道德银行人品币军事化管理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去年9月,雨田实验中学制定了《人品储蓄明细及要求》。该校总校区和沈河校区两个年级的1000多名学生,每名学生都有一个“人品账本”,账本记录着他们在学校“道德银行”里的存款和支取情况。在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以“人品币”的形式被量化。(中国青年报12月19日报道)
在学校里面设立道德银行,然后规划好学生的一言一行,用人品币量化。于是,存在道德银行里面人品币的多少就成了每一个学生道德是否高尚的判断标准。而读者在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也难免以为,这所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很特殊。甚至有专家认为,这种德育教育将人品量化、物化,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其实,这么想的人都被骗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规定:教学楼内队伍出入不整齐者支出1~5元“人品币”;不注重仪表不按要求穿校服者支出2元“人品币”;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者,支出1~2元“人品币”;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班级前三名者存入2元“人品币”;助人为乐、为公益活动作出重大贡献者存入1~5元“人品币”……
以笔者求学的经历判断,这只不过是学校在实行军事化或者准军事化管理而已。而笔者找到沈阳雨田实验中学的学校网站,学生全部穿着军装这种所谓的校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笔者的判断。稍有不同的是,笔者上学的时候,所谓的“道德银行”被称为个人档案,“人品币”被称为学分。由此可见无论是“道德银行”还是“人品币”,在这里都只不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绩效量化管理的外衣,皇帝的新装而已。
而从学校制定的《人品储蓄明细及要求》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外乎以下几点:明确树立学校教职工的权威;学生要把成绩搞好,给学校争光露脸;一言一行要方便学校管理,别添麻烦惹事;尽可能都给学校义务干活帮忙。现在的道德银行、人品币的噱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号,戴上自我教育理念的帽子,实质无关乎道德,无关乎人品,无关乎风月。
在这种表面看起来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学校,其实背后的力量则是管理条例的苛刻和教职工的密切监督,尽管它换了名号,但本质没变。我一直以为在日常生活中,军事化或者准军事化管理学生,是粗暴的。将来一旦学生从这所学校毕业,身边缺少了强制力量的约束,这种所谓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鬼话必然会立刻被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