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建议书”还应该感动谁?
(2009-09-09 13:02:40)
标签:
市民后遗症市长燕赵晚报排水设施石家庄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燕赵晚报》连续三天报道“长安区一居民”的“万言建议书”,这份建议书感动了市长艾文礼。经过报道,众多市民也纷纷跟进,竞相提出了自己对这座城市建设的看法。
从建议书中,可以看出市民对他所居住区域、对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关注,一花一木,一路一桥,所有的地方都亲自体验一下,在享受“三年大变样”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忘对那些暂时没能规划好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些小的“后遗症”对整个城市来说,并无大碍,但是对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居民来说,却影响很大。比如排水设施不能因地制宜就会雨后积水,比如修整小街巷留下了“后遗症”路面不衔接。
我们知道,政府部门做规划的着眼点是整个城市的架构和所有市民的宜居,是如何让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发展。在关注大项目、大工程的同时,难免会在细微的方面有一些遗漏,但这不是规划的本意。当遗漏或者后遗症出现而有关部门没能及时处理的时候,就需要市民站出来建言,为了自己的方便,也为了整座城市的美好。
万言“建议书”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对这个城市的态度,而是整个市民阶层的态度,那就是用对细节挑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如果没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关部门不要把市民的挑刺当做没事找事,因为也许一个不耐烦的表情就会打消很多市民提意见的决心,这个城市有可能因此失去很多细节方面的改善。
市长感动了,说明市长与市民心有同感。这份感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市长一人,更应该扩散到没能及时处理完这些问题的有关部门那里。我们可爱的市民没有因为有关部门的遗漏牢骚满腹,而是亲自跑腿、实地察看,就这一份心,难得!
这份感动还应该扩展到市民身上。一旦每一个人只要看见垃圾占道、井盖丢失、盲道存车、小路断头、信号灯不亮等等事情,就反映给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一旦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就能够刺激市民对这个城市每一处的留意和关爱。
城市是每一个人的,石家庄也是。一旦政府部门大处着眼,市民百姓小处仔细,随着三年大变样的迅速进展,树绿了,水清了,天蓝了,空气新鲜了,这样一个我们每个人为其出过力、尽过心的“花园”,怎么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