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犹如坐过山车,我们已从低谷迈向新的台阶

标签: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文化践行调解 |
分类: 生命觉醒反思类 |
在“我是谁负全责”网络课上,久存这位男士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一直积极地内观自己,反思自己,大家看到了他想改变的那颗心。
今天,分享久存的课后感受,想告诉久存,也是想告诉更多的学员:每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学习爱与幸福的过程,就是通过自我改变,修一颗恒定的心,也就是说:
·
·
而不是努力地让家庭保持一种“平衡”,没事的时候挺好,有事时就脆弱不堪。
平衡就是天平的两端,看似稳定,实际上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失衡。
久存的感受一开始就说:“这几天,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像过山车一样。”如果你能任周边波涛汹涌,我自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可不是心如死水,麻木不仁),坚守本心、走正道,那些波涛汹涌又能起得了多少浪花呢?
正文
文 |久存
这几天,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像过山车一样。从和媳妇闹离婚,到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一切是那么地不可思议,又发生在一转念间。
前几天妻子突然发飙,把闺女揍了一顿。打完闺女,媳妇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了将近一个小时。我安慰她,她就开始数落我的不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当时,我的心里极度不舒服,同时也心疼闺女,想着闺女由这样一个情绪极不稳定的母亲管教出来,会出大问题的。我仿佛看到闺女会形成讨好型人格,没有自己的主见,生活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脾气还暴躁。
如果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为什么呀?让自己不舒服,孩子又是一个悲剧,自己还天天学习干吗呀?破罐子破摔得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我自己带闺女,你也不用痛苦。
于是我说,“咱们离婚吧!”媳妇也同意了。但是在闺女的极力挽救下,我压下了心里的失落和焦虑。
学习二十多天以来,我承诺要发现媳妇身上的优点,但是每当我关注到她的时候,想到的都是不如意、不舒服。越来越看不到她的优点,反而看到更多的是她的缺点。天啊,这是为什么啊?
在周末的”我是谁负全责”学习中,我看到了我们家的模式。
我是要么忍着不说话,要么在讲道理,要么进入暴走的逃避状态。
而媳妇呢,表现的是哭、闹和抱怨。
在探索“为什么”这样的时候,我看到,我想要一个嘘寒问暖的媳妇,但是不能脾气暴躁,得听我的。所以我的思考、行为和谈话,都是在致力于把她改造成我想要的样子,同时又为闺女没有一个好的未来而焦虑。
我嘴上说的是为了家好,其实干的是让自己舒服、为了让自己不焦虑的事情。
看到了这点后,我开始心疼媳妇,她每天也活在同样的压力、焦虑当中,而我只是看到她的哭闹,作为丈夫,我没有给她关怀,更别说给她减轻压力了。
人们都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那我又为家里的“爱”做了什么呢?零,完全没有。我的这种王八蛋的做法,成功把媳妇逼成了神经病。
周六晚上,朋友两口子闹矛盾,我俩去调解。女人比较强势,男人不爱说话,和我俩的模式很像。
回到家,我俩进行了一番对话:
媳妇说:“这个女人太过分了,我虽然折腾,但是也没有这么过分。”
我说:“媳妇,不是这样的,我看到大姐真的很辛苦,为了这个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在一直奋斗。不管闹的多厉害,我看到的是她在为这个家在努力。同时,今天看到姐夫的表现,我真的看到自己的王八蛋行为方式,一直在逃、一直在不作为、从来没为这个家负责,只是为了自己舒服。我做的太差了。以后我要为这个家负起责任来,真的爱你、爱这个家。”
媳妇,虽然嘴上抱怨了几句我平时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我能感觉到,她对这个家有了希望。
这么多年,我俩第一次沟通畅顺,不是以吵架结束,而是高高兴兴地结束。
感谢伙伴们创造了这样的环境,让我一步步地蜕变和提升。
结语
中国人说,夫妻是一场天意的修行。
如果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阴阳文化,你就知道老天一定会天衣无缝地,把两个恋爱时觉得特别合适、结婚后觉得特别不合适的人放在一起,让他们有文化懂阴阳,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真谛和意义,让他们遇见生命的美好和光明。
中国人的婚姻,需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情为爱,承诺太轻
第二阶段:初心渐远,苦情纠缠
第三阶段:断情生爱,共同成长
第四阶段:山水相依,山欢水笑
第五阶段:一生相伴,恩重如山
在爱与幸福里,有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进入第三阶段,却又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
这个时候,需要夫妻相互心疼、互相扶持,去了解对方的生命故事,了解他从原生家庭一路走来的不易,了解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他们家几千年的文化,才能走上第四阶段。
走这条路很艰难,但只要坚持,爱与幸福相信每个人都有走出来的一天,最终收获婚姻的归宿——真正的爱情!
近期课程和活动推荐
课程公告 | 爱相遇•困境家庭网络研修
(第二期)
课程公告 |
爱与幸福•网络基础班【第六期】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1801138724@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09680464
- 联系方式 -
对外合作中心
咨询答疑中心